“没想到现在办理业务变更这么方便!工作人员全程耐心指导,从申请、审批到领取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只用了不到半小时。”日前,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政务服务大厅海水养殖“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黄骅市江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玉剑在顺利办完业务后高兴地说。
今年,沧州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从“小切口”入手,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打造一流政务环境,让审批再提速,努力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定制管理服务导图
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4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河间经济开发区的常丰线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各式机械设备高速运转。经过拉丝、绞线、成缆等数道工序,一根根电力电缆被生产出来。
“这是我们公司投产的110KV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项目,生产的这批产品已被国外客户预订了。”常丰线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晨说,签订项目土地出让合同当天,同时拿到不动产登记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项目推进如此顺利,离不开河间市行政审批局给项目定制的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导图。
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电力电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5月,公司开始谋划推进110KV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项目。在项目审批初期,河间市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专门为该项目定制一份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导图,把项目需要审批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标注,并且明确每个环节的牵头实施部门。
记者看到,这份常丰线缆110KV聚丙烯绝缘电力电缆项目报建(办理)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导图简单明了、直观易懂,划分为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工程规划与施工许可、施工建设、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5个阶段。该导图还将并联办理事项、需要企业自行准备或委托办理的事项、政府及审批部门需要办理的事项、中介服务事项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并注明办事顺序以及完成时限。
“这份导图真是太棒了!它让企业明白每个办事环节谁负责、何时办、办多久,使企业准备报建手续和合规安排工程时序变得更有针对性,有效加快了项目进度。这个项目从谋划到正式投产,只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王孟晨说,该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包联项目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经常入企走访问需,让他感到特别暖心。
在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为解决工业项目审批环节不清晰、报建程序不统一等问题,沧州市行政审批局创新绘制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办理)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导图,主题式分类别细化审批流程,将服务导图细化为19类流程图。在此基础上,省、市重点项目都被一一定制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办理)全周期、全流程管理服务导图,为项目审批再提速。
为了高效服务企业发展,沧州市还建立包联帮扶、现场办公、定期会商、诉求收集、督办解决反馈等常态化政企沟通5项工作机制,包联人员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走访,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的收集、处理、反馈渠道,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推行企业“开业第一见面人”服务
让审批服务更贴心
前不久,在沧州市行政审批局企业开办专区,沧州源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刘思彤拿到新办理的营业执照。同时,她还收到一份温馨提示。
“这份温馨提示让我感到很暖心。由于公司刚刚设立,后续还有许多事项需要办理。拿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来说,温馨提示提供了详细的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办事指南,怎么办一目了然。”刘思彤说,考虑到经营主体后续可能需要办理变更、迁移或注销业务,温馨提示上的二维码让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扫码来了解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
沧州市今年推出企业“开业第一见面人”服务,旨在全面提升企业开办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围绕投资者登记注册“第一面”后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强化部门协同,整合申请材料,优化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全流程高效服务,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
首批企业“开业第一见面人”服务事项,包括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等。
在企业开办窗口,工作人员颁发营业执照时,一并将温馨提示送到申请人手中,提前告知经营主体后续经营活动需要办理的相关事项。
为进一步优化便民利企举措,沧州市还专门推出基于企业画像的全生命周期“证照0号管家”服务。相关部门将通过对企业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件、经营期限数据归集,从依申请办转变为主动提醒办,利用短信平台为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临期智能提醒服务,保障经营主体经营的有效延续。
同时,沧州市持续拓展企业登记注册“跨区域通办”服务,在市内设置41个跨区域通办网点,并建立保定、廊坊、天津静海区和天津红桥区等4个市外通办网点。经营主体可在网点跨区域通办企业设立、变更、备案、注销、迁移等业务。沧州市还推行拍卖企业、食品生产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经营企业等8类企业“证照同注”改革,对证照注销实行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个规范、一窗受理的审批模式,提升办事效率。
建立信用修复协同机制
让跨区域信用修复高效便捷
“作出行政处罚的部门在山东。原本以为信用修复要跨省奔波,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解决了!”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一家运输企业的工作人员赵先生说。
赵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收到一条信用修复短信提醒。4月15日,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的帮扶指导下,他进行了全流程线上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仅用5个工作日,信用修复便顺利完成。
“像我们从事运输工作的,经常跑外地,有时受到行政处罚,影响了企业信用。信用修复如果都去外地办,费时、费力。”赵先生说,如果信用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对企业信用贷款、招投标以及企业形象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今,有了这种跨区域联动机制,解决了跨区域信用修复难题。
在沧州,通过信用修复得以解困的企业并非个例。沧州市将信用修复作为护航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解决跨区域信用修复难题,与32个城市建立信用修复协同机制。通过完善行政处罚、高频失信主体等信用信息互通共享、信用修复机制,实现由企业“折返跑”变成信息“线上跑”,助力企业高效快捷完成信用修复,提升合作区域内经营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该市全面落实“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市县两级政务大厅设置专窗,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信用修复“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
同时,该市还创新推出专项信用报告代替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工作,选取市场监管、教育、科技等36个高频办事领域,将专项信用报告作为载体,把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经营主体有无违法违规情况一同出具,实现一份报告代替一摞证明。
目前,沧州市依托市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信用数据5.4亿条,形成覆盖全市77万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依法依规整理重点人群信息生成城市信用积分,积极探索信用便民利企的有效措施,落地“信易批”“信易贷”“信易+出行”等500多个“信易+”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