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要闻 > 宏观经济
新旧常态转折重在调整优化企业结构

2015-03-10 0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中国广告主协会会长侯云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就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初的“新旧常态转折期”应如何应对发表观点指出,企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要大力促进企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优胜劣汰的步伐,让劣势企业尽早尽快被兼并重组或退出市场,让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掌握更多的资源,使有限的资源要素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

  进入新常态遇到的突出问题是经济效益大幅下滑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侯云春:去年是我国明确提出新常态的第一年,可以视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元年。过去一年中,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进”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并概括了去年的主要成就,即增速稳、就业稳、价格稳;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成绩来之不易,难能可贵。

  但令人担忧的是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只增长3.4%;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只增长3.3%,其中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5.7%;全国财政收入增幅降到个位数,增长8.6%,而过去多年除2013年同比增长10.1%外,增幅都高达百分之二三十;去年有些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更低,有的甚至负增长。

  新常态下,企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时报:经济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侯云春: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来了,但经济增长水平还没有上去。这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初遇到的最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增速放缓这只是新常态的外部特征,它的内在要求则是经济转型升级,即由粗放型、外延型增长转为集约型、内涵型增长。这也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新旧常态的转折过渡期,仍然带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靠拉高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所以,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实现创造性破坏,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重组,特别是推动企业结构的调整,把资源、要素从产出效率低的领域、行业和企业转移到产出效率高的领域、行业和企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作为资源、要素的运用者,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服务的提供者,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水平的实际承担者,因此,企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只有大力促进企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优胜劣汰的步伐,让劣势企业尽早尽快被兼并重组或退出市场,让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掌握更多的资源,才能使有限的资源要素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

  新旧常态转折期,在多目标统筹兼顾中寻找最佳平衡点

  中国经济时报:对此新旧常态的转折期,我们的应对举措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侯云春:新旧常态转折过渡期是一个最为艰难也最为关键的时期,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许多两难的选择,需要妥善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之间的关系,在多目标统筹兼顾中寻找最佳结合点、平衡点。稳增长是基础,防风险是前提,惠民生是动力,促改革是关键,调结构是根本。要通过稳增长、防风险,创造适于调整结构的经济环境,通过促改革、惠民生,形成推动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依靠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努力在我国经济增速下台阶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水平尽快上台阶,使我国成功进入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好效益、新动力的经济发展新常态。

  多策并举,促进企业结构调整优化

  中国经济时报:企业结构调整涉及很多方面,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侯云春:的确,企业结构调整既涉及企业自身,也涉及外部环境和条件。从外部来说,需要通过多方努力,为企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和动力机制。

  一是加大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当前企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看,支持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大,针对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到的财政、税务、金融、土地、工商、环保、社会保障、国资、商务、发展改革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出台详细的、可操作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是完善企业市场退出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优势是优胜劣汰。我国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虽已初步形成,但制约因素仍然不少,目前既有一些优势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问题,也有不少劣势企业退不出、死不了的问题。应当尽快消除障碍,完善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让劣势企业能够“安乐死”和无障碍地顺利被兼并重组,不应也不要再为那些“僵尸”企业输血供氧,促进整体市场效率的提升。同时,帮助那些退出市场或者被兼并的企业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对再就业困难的职工提供培训、社保补贴等再就业援助,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三是打破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认真清除地方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或明或暗的、显性的、隐性的障碍,允许和欢迎外来企业兼并重组本地企业,为企业优化重组提供支持和便利。积极探索跨地区兼并重组地区间利益共享机制,协调处理地区间的利益分配,妥善解决企业兼并重组后工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的归属问题,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

  四是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处理好兼并重组企业和退出市场企业的利益纠纷和债权债务等问题,对不同地区兼并重组中的涉法涉诉事宜,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庇护,不歧视。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在做好市场秩序维护工作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不搞“硬指标”,不搞“拉郎配”,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五是实施促进企业竞争的政策体系。我国实行多年的产业政策和企业优惠政策,对于扶持一些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应逐步改变针对某些行业和某些企业的差别性产业政策和优惠政策,实施鼓励企业公平竞争、促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性政策,更多地通过市场化配置,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转移和集中。

  六是理顺政企、央地的分配关系。我国脱胎于分灶吃饭的财政分配体制和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系而形成的行政区经济,是影响资源配置和企业结构调整的主要障碍。在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的同时,应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财税关系,合理设计税种税制,进一步提高所得税、物业税等直接税比重,降低增值税等间接税比重,逐步改变行政区经济的利益格局,从而促进企业跨地区投资布局和兼并重组。

  企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既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要顺利完成新旧常态转换,成功进入新常态,就必须在企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做出切实努力,取得实质性的重大进展。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