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岸三镇跨区域联动,为工程快速推进扫清障碍——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作为首都重要生态工程的潮白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通州段)各项施工任务正紧张有序进行,预计2026年7月前全面竣工。工程建成后,不仅将大幅提升潮白河防洪能力,还将打造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滨水空间,为京津冀区域生态协同与韧性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潮白河是连接京津冀的“生态纽带”,既是首都重要水源地、生态廊道,也是城市防洪保安的关键屏障。近年来,北京市已分两阶段实施潮白河试验性生态补水,总补水量超15亿立方米,成功实现21世纪以来潮白河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入海,为流域生态修复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通州段综合治理工程进一步聚焦“防洪安全、生态修复、民生改善”三大核心目标,通过系统性工程措施,破解流域治理难题。
跨区域协同是本次工程的重要特色。工程涉及通州西集、宋庄、潞城三镇,三镇通过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整合施工资源,形成“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协同推进”的治理格局。以土地交付工作为例,三地政府联动开展政策宣讲、征地协调,为工程快速推进扫清障碍。“西集段主要承担生态湿地建设,宋庄段侧重河道疏浚,潞城段聚焦堤防加固,三地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确保治理效果最大化。”通州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工程建设中,多项创新举措凸显“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将拆除流域内3座老旧橡胶坝,新建兴各庄9孔钢坝闸。这座新型钢坝闸水资源调度能力较传统橡胶坝大幅提升,可根据季节变化灵活调节水位,兼顾防洪、补水与生态需求。
在防洪体系建设上,工程构建“三道防线”筑牢安全屏障:枯水期主河道旁抛投混凝土预制块、修建防冲坎与防冲垛,形成第一道防冲防线;修筑深入地下20.5米的防冲墙,抵御水流对河道基础的侵蚀;将潮白河大堤加高70-100厘米,提升堤防防洪标准,有效应对极端降雨天气引发的洪水风险。
“潮白河综合治理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竣工后,除提升流域防洪能力外,还将打造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滨水空间,为市民提供亲水、近绿的休闲场所,同时通过修复水域生态,助力形成森林湿地群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及京津冀区域构建更加有韧性、可持续的生态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