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家庄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三权分置”、森林经营、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等重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森林“四库”潜能,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有机统一。
深入推进林权登记发证,夯实根基垒台。对接市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开展全市林权登记存量数据整合,全市移交林权证7564本,涉及林地3.2万宗、面积163万余亩,为后续产权流转、金融赋能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进林权登记,同时联合市供销社制定《石家庄市集体林权交易规则》,鼓励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林权交易。2025年以来,累计发放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书5本,确权登记面积1.3万余亩。全市以出让、出租等方式开展集体林权交易21笔,交易金额649万余元。
全面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制定《加强林草资源监督管理的若干措施》,常态化组织开展破坏林草资源违法线索排查,严厉打击毁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全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依托“三北”六期工程、省级太行山绿化项目等国家、省级重点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2025年累计完成营造林124.5万亩。全面启用“河北省林木采伐管理系统”,严格落实执行林木采伐限额5年总额控制制度,推行林木采伐告知承诺方式审批等各项惠民政策,持续提高林木采伐“放管服”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激活价值转化。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作,创新林业保险产品,不断提升林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2025年,全市新增林权抵押贷款4笔,贷款金额1100余万元。公益林投保总面积159.55万亩,覆盖率达93%。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森林碳汇,拓展林权增值途径。井陉县组织碳汇开发公司评估测算,启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林业碳汇项目筹备工作,预计年底前完成首批造林林木所有权不动产权证登记。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产业体系。做强做优核桃、大枣、板栗等传统经济林树种,积极发展酸枣、连翘等新兴特色经济林,适度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推动林业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赞皇县西阳泽镇任家洞村成立任家洞森众合作社,鼓励村民用林地入股,村集体占股25%,村民占股75%,由任家洞村集体统一运营,发展酸枣种植3000余亩,带动本村200余人就业,实现年收益500余万元。同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开展联合经营。平山县前大地国有林场在自主发展259亩穿龙薯蓣林下种植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连翘、射干、赤松茸、知母等林下种植900余亩,提升了林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