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发布
两部门近期联合印发《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

2009-08-28 00:00   来源:中国网

近期,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规划将在我国北方15个省(区、市)和苏北、皖北地区实施。通过各类项目建设与辐射带动,预计到规划期末,全国可新增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1.7亿亩。

规划将北方15个省(区、市)和苏北、皖北地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垄作、东北西部风沙干旱、西北黄土高原、西北绿洲农业、华北长城沿线、黄淮海两茬平作6个保护性耕作类型区,以县(农场)为项目单元,建设600个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区2000万亩。工程区建设以配套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维修机耕道、平整土地以及机具库棚等附属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集成配套运用各类农艺措施,规范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县域及周边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与此同时,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建设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中心,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支撑能力,完善定型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农艺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机具系统和综合技术体系,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发展道路。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加强部门协作、农艺农机措施结合、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培训宣传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据悉,农业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工作,机具系统与技术模式基本成熟。实施保护性耕作能够起到抑制农田扬尘、增加土壤有机质、蓄水保墒、节本增效等作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4298万亩,节省用工约2.1~3.4亿个,节省灌溉用水17~25亿立方米,新增粮食56~168万吨,增产率5~15%;减少水土流失4300~8600万吨,减少农田扬尘84~168万吨,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166-364万吨;节本增效总收益36.2亿元。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具有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节水能力,促进节能降耗和节本增效的作用,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推广应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应用面积已占本国耕地面积的40%—70%;世界各国应用面积总和约占全球耕地面积的11%以上;我国推广应用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2%,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