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解读·评论
用真功夫确保脱贫攻坚“不断档”“稳得住”“有动力”

2020-07-08 12:16   来源:千龙网

  7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贵州省铜仁市、贵阳市考察,他指出,近几年通过各方面艰苦努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和洪涝灾害等影响,但困难再大也要啃下脱贫的“硬骨头”,坚决防止因疫因灾返贫,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全面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没有退路。当前,贵州省还有9个未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县,这块硬骨头必须要啃下,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近期遭受点多面广的洪涝灾害影响,给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但是广大党员干部要迎难而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多措并举,下真功夫用真功夫一以贯之地推进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稳中求进,走好每一步,确保脱贫攻坚“不断档”。当前已进入脱贫攻坚冲刺阶段,而剩下的52个“硬骨头”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深,加之前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近期洪涝灾害的影响,要想实现脱贫不返贫,并非一蹴而就的。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要总体上求“稳”,扶贫政策要“稳”,驻村工作队不撤,“最初一公里”“中间段”“最后一公里”抓扶贫的机构不变;要局部推“进”,要下真功夫、真抓实干的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推动就业、教育、健康、低保等特殊政策逐步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此外,还要建立因疫因灾返贫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实时动态关注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和有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疫情防控、防洪救灾不缺位,脱贫攻坚“不断档”。

  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脱贫攻坚“稳得住”。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往后难度越大。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让脱贫可持续、致富有干劲,就需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变“输血”为“造血”,而增强“造血功能”离不开产业扶贫。要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把产品做特做优,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要着手培育一二个主导产品,努力提高其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要引进和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领村民建立农副产品生加工、土地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产业链条;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各类创新模式,让贫困户加入到农村专业合作社中,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加其主人翁心态,逐渐改变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合作社带头人的传帮带,让贫困户的生存理念和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脱贫攻坚“稳得住”。

  科技扶贫靶心不散、频道不换,确保脱贫攻坚“有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靠的是科技;提前预警洪涝灾害,靠的是科技,想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应该用好科技武器。要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引导企业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全面创新,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与贫困户实现无缝对接,联动发展;要选派科技人才,一对一支持重点农业企业,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服务力量;要实施兴农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围绕特色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应用、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要抓好科技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实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为脱贫攻坚集聚科技人才要素。此外,要用好科技武器完善乡村治理,助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确保脱贫攻坚“有动力”。

  广大党员干部只要在政策稳定、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上下足“绣花”真功夫,一以贯之地推进脱贫攻坚事业,那么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日可待。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