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解读·评论
财政收入负增长 开源节流应成必选项

2019-08-09 07:32   来源:红网

  目前,28个省份公开了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财政收入规模排名来看,与去年差别不大,广东、江苏、上海依然居前三位,部分收入规模相近省份排名略有变动;从收入增速来看,几乎所有省份都在下滑,其中北京、重庆、贵州、新疆、海南、甘肃、青海七地收入陷入负增长,这在近十年中较为罕见。(8月7日《第一财经》)

  自实施分税制改革二十五载以来,财政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甚至有些年份在15%以上,高速增长可谓是主旋律。即便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最为困难时期,财政收入增速最低都在14.2%。如今,全国七个省份,特别是北京市也陷入了财政收入负增长,自然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此次财政收入出现的负增长,最大的原因在于,今年我国实施了财税史最大规模的减税行动。随着今年增值税税率大幅下调、个税减税政策、地方减半征收“六税两费”等的全面铺开,与地方财政休戚相关的相关税收收入增速都在下滑。还有,小微、科技企业和保险企业所得税优惠大礼包接连出台,税收入增速呈现大幅度下降。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高达11709亿元。显然,有些省市出现财政收入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当财政收入丰赢时,政府可以盖大楼改善办公条件,给公务员涨工资,当然,有钱了,可以用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像增加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连涨退休养老金,向教育倾斜投入等等。

  然而,随着中外贸易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放缓,减税降费效应的持续发力,未来政府恐怕要面临长期财政收入增长减缓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政府该如何应对?开源与节流应成为必选项。

  所谓开源,在保障国家减税降费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增加收入。比如,税务部门强化征收管理。数据显示,2018年8月份以来,税务部门共计查处虚开企业11.54万户,认定虚开发票639.33万份,涉及税额1129.85亿元;查处“假出口”企业2028户,挽回税款损失140.83亿元。再如,动用政府资源,盘活历年结存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回的各类存量财政资金,增加国企利润上缴额度。

  当然,开源时更要防止一些政府部门动用非规范性手段,攫取非规范性收入,从而重蹈“乱收费”覆辙。比如,前段时间,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公布的满洲里口岸部分单位和企业,乱收费高达1.5亿元,这不仅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也让中央的减税红利大打折扣。

  而节流,是指政府要过紧日子。财政蛋糕总量日益减少,而民生支出一分一厘也不能少。这就要求政府要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提高财政资金利用质效。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各省份都提出过紧日子,至少按5%幅度压减一般性行政开支。譬如,山东省级各部门统一按照8%的比例压减业务类项目支出,对绩效评价结果未达到优良等次的项目统一按照10%压减预算规模,取消到期和不急需的项目资金。同时,继续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省级“三公”经费预算连续六年“只减不增”,年均降幅达到14.41%。

  惟有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才能让政府有效化解收支矛盾,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一分一厘都用在刀刃上。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