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解读·评论
宏观政策如何破局

2018-10-17 06:15   来源:

  10月13日,笔者在北京参加了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年会,并主持 “稳预期:宏观政策如何破局?”这一圆桌环节。笔者将讨论中的一些重要话题进行如下梳理,以期为理解当下中国经济、稳定预期提供帮助。

  预期不稳的原因何在?

  当下稳预期的重要意义被频频提及,决策层关于稳预期的表述也纷至沓来,如近日央行行长易纲表态“杠杆已经稳住,货币政策工具还有相当空间”,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提到“春天已经不远了”,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均是代表。但若要取得稳预期的成效,笔者认为,除了决策层的积极表态以外,还需要深入发现当前预期不稳的重要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效果。

  笔者将当前市场信心不稳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经济数据缺少信任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提到,今年宏观经济数据与预期出现了较大背离,大家关注的消费、利润等指标都出现了统计上的调整;法巴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提到,其在与投资者讲述宏观经济时,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究竟增长了多少,以及中国经济增速连续12个季度在6.7%-6.9%之间是真实可信的吗?而笔者也曾在FT专栏文章《国进民退还是数据造假:工业利润之争》中,对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存在偏离到底是因为统计谬误还是幸存者偏差进行过深入讨论。可见,当下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依靠数据进行决策的政府人士,对数据的质疑并不是孤例,而一旦统计数据缺少了信誉度,有效投资与决策便成为了空谈。

  二是对政策方向感的模糊。例如,在民营企业的地位方面,近期有关民营企业生存问题引发广泛讨论,也凸显了民营企业对于前景的担忧,造成这种担忧的原因,与近两年来宏观政策对民营企业的负向影响有关,如环保政策、去杠杆政策、去产能政策、税收补缴政策等;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提到,当前中国经济动能不一定差,关键在于旧的激励机制被打破,新的激励机制客观上还没有形成,民企激励是什么尚不清楚,不敢做大做强。

  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当前整体基调是抑制泡沫,但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棚改政策导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火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刺激措施,但是由于居民资金总是有限的,且PSL量也不能无限扩大,因此未来可能也会是一个风险点;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打压房价、限制房地产融资,是有风险的。可见,有关房地产的政策方向,目前也是分歧较大。

  此外,在基建方面,今年上半年,在去杠杆与财政强约束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投资受到限制,如今政策转向稳增长、补短板,不少前期暂停的项目又重新上马,加快审批,这对于地方政府预期以及绩效考核目标,也难免造成一定混乱。

  三是对待政策效果存在质疑。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决策层推出了稳增长的措施,主要还是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但就政策效果,目前各界并没有特别乐观的预期。在论坛上,陈道富提到宏观调控政策效率下降的事实,他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相对比较宽松,但货币宽松并没有传导到M2,也没有传导到实体经济。另外,财政的拉动效果也在快速下降,即使基建投资,在财政收入比较好的情况下,拉动效应也不大。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