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解读·评论
脱贫,培育发展后劲才是真交账

2018-06-03 07:31   来源:人民日报

  不能以热情代替干劲,不能以泛泛推进代替科学方法,必须不断创新、创设扶贫体制机制

  眼瞅着家门口这个光伏发电装置,大别山深处的片区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心里暖暖的。只要是晴天就发电,不仅家里做饭照明不用拉电进来,而且每年电网公司都给并网电费3300元,脱贫有了指望。不仅如此,当地引入第三方公司,在荒地盖起了集中光伏发电设施,每个贫困户都有额外的收益。扶贫工作队员反映,到2020年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基本已成定局。

  但扶贫工作队员反映,近年建设的这些光伏扶贫设施,在使用寿命期内笃定能让贫困户在收入上脱贫。但2020年之后,这些光伏设施寿命就渐渐终止了,农户光伏收入慢慢就会归零。引入第三方公司一般合同都签到2020年底,以后脱贫户的光伏集体收入分红也慢慢归零。

  村民也在犯嘀咕。深山里交通不便,一些土特产质量很好,但运不出去,形成不了有价值的商品,个别脱贫户以后返贫也是有可能的。

  脱贫攻坚,第三方帮扶很重要,但不能吊高胃口,更不能形成福利陷阱。在贫困户屋前屋后安装光伏设施,建设资金由公共财政和社会捐款提供,为积贫积弱的贫困户创造一些收入,完全必要。这部分收入不仅让贫困户实现“两不愁”有了指望,而且剩余部分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投入,让贫困户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有了原始积累。贫困户出列后,这部分的公共投入品应该减少甚至没有了。因此,脱贫致富奔小康,从根本上说,靠的是贫困户自己勤劳的双手。

  脱贫攻坚,应该发挥各方积极性,打造利益联结机制。大别山深处的第三方公司投入搞光伏扶贫,就是把第三方利益和贫困户利益捆绑在一起,不断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整体看,这种探索,为脱贫攻坚打造紧密和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但是,由于合同期一般较短,第三方利益和贫困户利益联结也具有暂时性。

  脱贫攻坚,需要靶向精准,效益持久,创设市场性益贫机制。解决利益联结不长久的问题,迫切需要探索市场性益贫机制。简单地说,就是把第三方、农户和市场三种生产要素联结在一起,脱贫攻坚的长效性也就有了。山西沁县的贫困户今年初都意外地拿到了一笔农机合作社的分红款,多的有1300元,少的也有700元。因为山西自2017年在全省开展农机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实行“一乡一社一主体”开发式扶贫,每个乡镇都有一个资产扶贫合作社形式的资产扶贫主体。合作社完成农机作业,机耕、机播、机收等各个环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市场性收入。

  脱贫攻坚,需要不断创新,实现利益机制多元化。创新扶贫样式,是脱贫攻坚激发活力的关键。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一些地区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在实践中摸索了集体经济扶贫机制、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合作机制、混业融合扶贫机制,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当地资源禀赋活力,还调动了农户、第三方的积极性,扶贫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离2020年越来越近,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落一人,任务非常紧迫。脱贫攻坚,不仅要增加农户的账面收入,更要培育区域整体发展后劲和潜力。我们不能以热情代替干劲,不能以泛泛推进代替科学方法,更不能只抱着到期交账的临时思想,而是要不断创新、创设扶贫体制机制,久久为功,做到脱真贫、真脱贫。(高云才)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