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解读·评论
北京市将投资重点支持社区菜市场 补助怎么给市民有话说

2017-06-13 14:58   来源:千龙网

  近日,北京市出台计划,将投资重点支持社区菜市场、早餐店等便民服务项目。

  同时,对因撤除菜市场造成居民买菜不便的,将按照“撤一补一”原则确保服务面积和服务功能不变,并提前采取补充替代措施。

  与此同时,“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推进迅速。居民身边的便民菜店如何能提升得更好?

  “补助是实惠,可以直接体现在菜价上”

  上午9点,位于德胜门内的绿增源便民菜店,百十来平方米的空间,被附近来买菜的居民站得满满当当。

  绿增源便民菜店开在路边,面积算不上大,却也容纳了几家菜摊,外加肉店、海鲜、调料,平常百姓家做饭所需一应俱全。

  “没准哪天,咱们这儿就能拿到补助了。”菜店负责人何先生正与菜贩分享他看来的信息,“新闻说了,要扶植社区菜市场。”

  何先生的信息,源于近日发布的一条新闻——北京市发改委计划连续三年每年出资两亿元,补助商业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其中,今年的投资补助将重点支持社区菜市场等基本便民服务项目。而按照相关要求,每个社区蔬菜零售网点数量应不少于两个。

  同时,由北京市商务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出台的《“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完善便民商业设施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因撤除菜市场造成居民买菜不便的,应按照“撤一补一”原则确保服务面积和服务功能不变,并提前采取补充替代措施。

  在何先生看来,只要管理经营得当,“绿增源”完全符合补助条件,这家经营已近3年的社区菜市场,就是因附近市场撤市而生。绿增源便民菜店向北不到500米,曾有一家占地15000平方米的“四环菜市场”,随着城市疏解工作进程,于2014年撤市。

  “它们撤市同一天,我们就开始营业了,没耽误居民买菜。”何先生介绍,绿增源便民菜店的成立,本就是菜市场撤市的替补项之一。与此同时,附近居民还可以去周边超市,胡同内的菜店等地购物。

  由于周边居民较多,从成立伊始,便民菜店的经营就可以称作火爆。以两个主要经营蔬菜的摊位为例,商家每天凌晨上货,都是“一金杯”货车的菜量。每天均可以销售干净,肉蛋海鲜等摊位的销售状况也较为乐观。

  “今后对菜店的经营环境,周边影响都有要求,像原来乱糟糟的肯定不行。”何先生坦言,由于租赁沿街住房等成本远比之前的菜市场高,撤市之后商贩经营成本确有提高,这也间接影响了菜价,“如果能有补助,对于商贩和老百姓当然都是实惠,可以直接体现在菜价上。”

  “建议让顾客给菜店投票,好的才能拿补助”

  “周边光有一个菜店肯定不够,我觉得至少应该开两到三个,互相才能有竞争。”居住在菜店附近花枝胡同的朱先生,是德胜门内的老居民。早在十多年前,他和邻居们就在“四环菜市场”购物。在他的回忆里,“四环菜市场”是有名的价廉物美,乃至于距离菜市场几公里外的居民,都来这里买菜:“说白了就是商户多、销售量大,有了竞争,菜价比周边市场低不说,品相还好。”

  “现有的菜店与之前的菜市场,供应量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毕竟从前是几百个摊位,现在是几个。”何先生坦言,相较于周边的居民数量而言,目前的菜店规模显然不能算大。

  据媒体报道,《“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中完善便民商业设施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中亦规范了便民商业设施配置标准,社区商业服务设施总体规模按600至700平方米每千人建筑面积配置,其中社区菜市场按照50平方米每千人的标准设置。每个行政社区蔬菜零售网点数量应不少于两个。据此计算,原“四环菜市场”辐射的区域,至少应有四至五个零售菜店才满足需求。

  不过,无论是经营现有便民菜店,还是希望进一步扩展业务。何先生坦言,资金都不是唯一的障碍,寻找一处成本低、位置好的店面,更为困难。

  “想找满足经营条件、面积需要、交通方便,租金还要便宜的地方,真的很难。”何先生建议,除了资金补助外,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研究进一步的扶植政策,尤其是在用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作为居民,最关心的还是便民菜店的价格、质量如何保证。”张力居住在北五环外的立水桥地区,近两年来,张力所处社区周边菜店、超市生鲜发展得颇为迅速,“既卖水果也卖蔬菜的超市,就连着开了三家,最开始还真是便宜,但现在就那么回事了。”张力回忆,“水果超市、生鲜超市”接连开张的那段时间,为招揽居民购买,几家店纷纷推出优惠政策,低价、买赠乃至会员返点等手段层出不穷。然而经过一段竞争后,随着早市被撤,几家店面似乎有了默契,优惠力度逐渐取消:“那感觉有点像叫车软件的竞争,一开始烧钱,后来昙花一现了。”

  “跟早市不一样,这些店都不让挑。买菜都是他们给拿。”与许多老人一样,65岁的赵女士对于“不让挑”的规定尤其不满,对于商家“不让挑才能保证低价”的解释,赵女士也并不认同:“买来的菜品相都不行,便宜也没用啊。”

  在赵女士看来,“补贴”都是暗补,消费者难以知情。商家得到补贴后能否降价,或者改善经营环境,应该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建议让顾客给菜店投票,好的才能拿补助。”

  “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商品,就是最好的便民措施”

  社区菜店苦于寻地难,居民盼提高服务质量之外,位于社区周边的超市,同样正在谋求变化。

  “最近几年,顾客对商品品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了很多。”市场总监王海龙管理的超市,位于京城西南四环处。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消费者较为集中的需求,还是以生鲜为主。”王海龙表示,随着周边疏解整治工作的推进,他所在的超市,以蔬菜水果、水产禽肉为主的生鲜产品渐受欢迎,这也成为周边超市关注的主要方面:“向顾客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商品,就是实体门店最好的便民措施,也是努力的目标。但价格怎么降,其实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降低商品采购成本和精细化管理降低营运成本。”

  “我们也有将资源下沉到周边社区,开设连锁便民店的想法。但具体落实,还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王海龙坦言,发展便民菜店、商超,已有供货渠道的大型超市,有着天然的优势,也符合京城便民销售网点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但具体到实施步骤,面临与便民菜店同样的掣肘:“首先就是选址难,还有人员管理等问题。即便如此,这也会是我们近两年努力发展的方向。”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