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解读·评论
“十三五”北京文创产业如何玩转“高精尖”布局?

2016-08-26 09:44   来源: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8月25日讯 一系列的数据和指标都显示,北京的文化中心功能正在京华大地上落地开花,北京文创产业的发达尤为显著的阐释了这一点。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97.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72.3亿元,年均增长12.6%,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3.4%,居于全国首位。这是千龙网记者从25日召开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会上获悉的消息。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出席了本次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就《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今后,北京市在文创产业方面还有更大的抱负。千龙网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将力争达到15%左右,形成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玩转“高精尖”的文创产业结构,并推动北京转型与发展,使北京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更合理,这,已经成为了北京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指向。

  挖据放大区域优势做大产业格局

  余俊生介绍,“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县集中,东城、西城、海淀、朝阳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

  “十三五”期间,文创产业将从集约发展向均衡发展实现跨越。各区利用比较优势,形成区梯次演进,有序衔接的发展格局。

  “例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着力发挥文化科技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文化传媒业、动漫网游等以“互联网+”为特征的高精尖产业形态。大兴区(亦庄)充分利用首都新机场带动辐射效应,重点推进设计服务、新媒体等产业发展。”余俊生表示。

  增加示范园区数量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2006年认定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十年来,北京市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或园区有30家。

  去年,北京市发布了首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名单,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清华科技园、星光影视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4个园区入选。

  余俊生表示,“十三五”期间,北京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和内涵。“今年要在规范性管理、政策性创新,以及服务企业方面,对优质园区进一步做认定,提升园区服务质量,扩大示范园区数量。”

  扶持小微文化企业

  北京文化要素资源荟萃,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必须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速形成人才、资本、版权等各类要素高效配置、竞相涌流的生动局面,吸引高精尖文化企业和人才到北京创业创新。

  为此,《规划》提出,要加强重点企业的培育。余俊生表示,接下来,北京将在做优做强国有骨干企业的同时,重点支持民营领军文化企业进一步壮大,研究制定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培育计划,扶持发展一批小微文化市场主体,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此外,北京将继续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继续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从企业注册、场地租赁、创业指导、技术研发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服务。

  推动京津冀文化消费一体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层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怎样布局?对此,余俊生表示,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有很高的关联度,在区域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三地文化产业的资源条件、优势领域和优势环节来看,北京是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旅游资源及品牌优势方面非常显著,新兴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意人才等要素资源也非常丰富,占据了内容制作及展示传播等市场,能对周边区域形成巨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刺激文化中心发展。”余俊生说。

  余俊生表示,天津具有深厚独特的津派文化底蕴,河北省存在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分工的梯次,资源互补性较强,市场腹地空间较大。

  “下一步,北京市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三地的比较优势,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重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推进要素资源的多项流动,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理顺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政策,搭建共建共享的产业促进平台,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融合和资源共享,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余俊生说。

  此外,余俊生还表示,北京的文创产业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要走向京港澳,还要走向世界,发展文化贸易,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输出。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