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解读·评论
权威人士、刘鹤、周小川与国家统计局今天的数据

2016-05-11 10:47   来源:经济观察网

  一:统计局今天的数据与权威人士的定调

  权威人士话音未落,国家统计局就拿出了颇具代表性的数据以做验证。

  国家统计局5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速为-3.4%。这是该指标连续50个月负增长,不过今年4月当月PPI环比上涨0.7%,降幅比上个月缩小0.9个百分点。

  对于观测实体经济而言,PPI既是一个后期指标,亦可以作为一个先行指标。以统计局今天发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为例,这既代表了过去一段时间工业企业运行状况,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因为价格总是市场最灵敏的体温计。

  4月当月PPI虽然仍未负增长,但应该看到这已经是这一指标连续第4个月收窄。降幅收窄,说明工业生产领域降温势头已经开始刹车,尽管止跌企稳的结论为时尚早,不过,相对于2015年四季度的局面,已经算是回暖信号。

  根据国家统计局早前发布的数据,2016年4月下旬,全国24个省(区、市)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有34种产品价格上涨,8种下降,8种持平。这其中黑色、有色、化工、农业等领域的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几乎全部的上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钢材莫属。

  因此,4月份,石油、黑色金融、有色金属、化纤产品等价格环比正增长,同比降幅都有所收窄,是PPI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简单分析,这背后是市场需求回暖以及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企稳的作用。

  统计局今天发布的另一组数据便是支撑:4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环比上涨2.7%,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0%,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0.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温和上涨,表明工业企业对未来生产和销售的信心在谨慎上升

  从过去中国经济的波动特点看,一般顺序是:经济下滑——工业企业生产计划压缩、去库存、投资降温、采购意愿降低——开工率下滑——工业品价格进一步下滑——政策干预——投资回暖——开工率上升——价格上涨——采购增加(补库存)——经济企稳。就这一经济波动轨迹看,4月份PPI和一系列数据指标确实在局部有一些可喜变化。

  这些可喜变化在昨天权威人士的解读文章中,被总结为:“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从一季度形势看,我们希望稳的方面,稳住了,有些甚至还出现意想不到的回升。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回升,工业企业效益由降转升;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去库存明显加速。”

  权威人士对当前经济的定调中,颇为引发外界关注是:其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判断超乎想象地严谨慎和严峻。权威人士说,“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因此,很难用“开门红”“小阳春”等简单的概念加以描述。综合判断,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关于这个整体论断,有两个背景需要补充。一个月前的4月15日,有相关部委官员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在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就是一个L型。但是从短期观察,因为经济波动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多,有可能是阶段性的U型或者是W型。大的L型底是U型或者是W型短期构成的。另外,此前关于一季度中国经济开门红的表态亦在公开场合传出过。

  权威人士对字母U和V的否定,给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4月PPI指数提供了全新的解读环境。4月份拉动PPI上涨的石油、黑色金融、有色金属、化纤等产品,大部分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钢铁行业更是重中之重。

  可以说,这几个行业应该是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因此,并不是决策层不希望看到这几个行业的价格上涨,而是担心价格回升后,所导致的产能死灰复燃,因为这意味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一发力见效便有可能面临着旧模式的反扑。

  二:PPI、CPI与权威人士眼中的通胀通缩

  价格是市场运行命脉,按照过去中国经济运行特点,工业品价格回暖信号背后是往往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一季度中国货币投放量和投资力度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在昨天的解读文章中,权威人士谈到当前的宏观政策时表示,一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把握重点、节奏、力度。二是坚定不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就此,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PPI同比降幅仍将会继续收窄,但其收窄的速度和力度都将趋缓。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未来的3-6个月时间里,重点工业产品价格的回升将会变得比较克制,PPI负增长的态势依然会延续一段时间。钢铁、化工等领域的价格回弹将会受到外局大环境和政策调控方面的双重压力,去产能所带来的阵痛仍会加剧,去产能的政策高压仍会延续。

  具体分析看,当前大宗商品仍然供大于求,大宗商品和主要工业进口原材料价格仍将处于低位,大规模投资配合大规模信贷的政策组合将会快速淡出,这些是承压因素。去产能仍会加码,投资和货币仍会保持一定的增量,企业投资和开工意愿依然存在,这些是支撑因素

  未来工业企业日子怎么样,关键就看上述两种因素的博弈。但5月9日权威人士的定调,让博弈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今天,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了2016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上个月持平;CPI环比-0.2%,涨幅比上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CPI 1-4月平均同比上涨2.2%。仅就数据看,目前中国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这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稳健和中性。

  昨天,权威人士也就PPI和CPI,谈到了外界议论已久的通胀和通缩问题。权威人士是这样说的: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的过程中,钢材、煤炭等价格明显反弹。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稳定的情况下,猪肉、鲜菜价格大幅上涨且在春节后仍居高不下,这段时间鲜菜价格已大幅回落,猪肉价格受“猪周期”影响可能还会延续一阵。社会上认为通胀的人在增加,认为通缩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还不能匆忙下结论。

  不过,权威人士还是对外界作了一定的预期引导。权威人士说,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工业品价格总体下降的趋势一时难以根本改变,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居民消费能力旺盛,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

  三:刘鹤、周小川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

  为何权威人士如此重视价格信号?

  因为价格信号是此轮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的眼中,价格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这里,必须再要补充一个被外界普遍忽视的信息:备受关注的智囊人物刘鹤很关注价格问题。今年2月19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6年年会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年会并发表题为《关于结构性改革的国际实践》的演讲。

  周小川在上述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周小川说,“我也是听刘鹤主任反复讲过消化价格扭曲,我们当前存在很多价格扭曲,把这些价格扭曲消化掉,改革掉,在很多程度上就是结构性改革了” 。

  周小川提到刘鹤时还说,“我只是从这一个角度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内容。

  此外,周小川在上述演讲中表示,“另外可能过度依赖凯恩斯主义的措施,搞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过头,大家就会讨论这个事。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家会思考,实际上应该更加侧重于对供给侧的政策考虑。从这个角度来讲,供给侧和需求侧也是相匹配的,是相互配合的。”

  周小川上述关于凯恩斯主义搞过了头、以及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配合的观点,可以对比5月9日权威人士解读文章的整体思路,其中意味,值得细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今天(5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PPI和CPI数据,对比权威人士的解读背景,便不难理解权威人士对未来宏观政策的定调。

  昨天,权威人士对未来经济政策的定调也许更令外界感到惊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必须作为主攻方向。需求侧起着为解决主要矛盾营造环境的作用,投资扩张只能适度,不能过度,决不可越俎代庖、主次不分”。

  这是一次对部分地方的纠偏?还是一次冷静的提醒?

  简单理解,权威人士此次是严肃明确了供给侧和需求侧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不同角色和作用:供给侧为主、需求侧为辅;供给侧是主攻方向,需求侧重在为主攻营造环境。

  权威人士更通俗直白的表态是:一是确保中央已定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要全面、准确、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健的货币政策就要真正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真正积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就要更加突出。二是确保中央的政策落地生根

  更具体一点,将权威人士的一些表态摘抄汇总如下:

  1;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

  2;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最危险的,是不切实际地追求“两全其美”,盼着甘蔗两头甜,不敢果断做抉择。

  3;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

  4;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

  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6;目前,一些方案已基本成型。接下来中央还要专题研究,并尽快推动贯彻落实。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