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解读·评论
商务部专家:中韩自贸区可与京津冀一体化对接

2015-03-24 01:01   来源:每经网

  今年2月底,中国和韩国完成了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并对协定内容进行确认,范围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17个领域。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近期表示,中韩自贸协定目前正在进行文字转换工作,正式签署在今年上半年应该可以完成。

  这意味着,协定一旦签署,中国将在最长20年内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国零关税产品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

  中韩自贸协定无疑会为两国间经贸发展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相应值得探究的是,中韩贸易的多年合作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什么?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后,将为中韩双方带来怎样的机遇?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

  通过中韩自贸区寻新机遇

  NBD:中韩间的贸易合作已取得诸多成果,在您看来,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什么?

  白明:在我看来,在中国所有贸易伙伴中,中韩间的贸易互补关系体现最为充分。中国为韩国提供了广阔市场,特别是青岛、威海等地,集聚了大量韩资企业。此外,中韩产业对接面很大,韩国产业的每一根血管都跟中国相通,中国经济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韩国经济的神经。中韩自贸区降低了两国产业对接门槛,更加有利于优质资源互补,使得中韩两国不仅是贸易合作关系,在某些产业上更是形成一体化趋势。

  NBD:中韩未来发展会是怎样的趋势?还面临哪些机遇?

  白明:目前的问题在于,中国产业的发展使中韩间产业同构性越来越大,若不改变以往的互补合作模式,则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同时需注意的是,低端产业的同构为双方更高水平合作建立了基础,这也决定了未来中韩可在研发领域、“互联网+”与“工业4.0”等方面加强合作。

  此外,中国目前正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这其中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网络营销平台等,都是中韩合作的嫁接点。

  目前,两国间的机遇要更多地从中韩自贸区上发掘。中韩自贸协定将夯实中韩贸易往来,未来将更加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例如在通关检验上实行双方检验机构互认,在当地生产场地检验完后,直接发给对方国,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益。

  撬动中韩区域合作增量

  NBD:您刚才已提到中韩贸易协定有助于贸易一体化,除此之外,中韩自贸协定还将释放何种红利?

  白明:中韩自贸区红利更多表现在制造业方面的同行业间水平对接。随着中韩两国文化、经贸领域开放逐渐深入,韩国产品在中国会越来越受欢迎,而自贸协定谈判完成扩大了两国的开放水平,商贸往来也将更为便利。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作为我国率先建成的高水平自贸区,中韩自贸协定将为“一带一路”沿线自贸区提供样本。

  中韩自贸协定谈判顺利结束,将对其他未完成的自贸协定产生示范效应。在我国自贸协定战略布局中,与冰岛、瑞士等国家地区不同,中韩自贸区是单个自贸区中贸易规模较大,产业接触范围也比较广泛。近两年来,中韩两国推动产业升级力度很大,自贸协定谈判完成,有助于两国优势产业互补,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NBD:中韩自贸协定对推动地方发展会起到哪些作用?

  白明:就地方而言,中韩自贸协定首先有助于推动青岛、威海、天津等和韩国关系紧密地方,实际上青岛、威海等地也都建立了一些针对韩国的园区。

  此外,天津自贸区很快就要挂牌,虽然天津自贸区是针对全世界的,但从现有合作基础,以及地理区位来看,与天津自贸区合作,韩国肯定可以捷足先登。现在不仅要着眼于天津自贸区等现有的存量规模,更要看增量,中韩自贸区可以与京津冀一体化相互对接,原因在于京津冀一体化,很多资源都会往天津自贸区集聚,并且在京津冀相互通关一体化下,北京的产业到天津通关也愈加方便,迈过自贸区的门槛,也更利于中韩合作。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