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规划 > 市级规划
-->
市民政局:今年将新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

2024-01-25 11:23   来源:新京报

  1月24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聚焦“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主题。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表示,老有所养是重大民生工程,社会救助则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2024年,北京将新建具备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服务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000张,新增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养老助餐点300个,让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

  
  谈老有所养
  
  今年将新增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养老助餐点300个
  
  郭汉桥介绍,面对当前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2023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并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N”个配套政策,对做精做强居家养老服务、优化提升养老助餐服务、全面打造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持续强化养老服务科技赋能、加大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及支持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重点工作进行进一步细化。
  
  “今年,我们将在‘兜底线’上下功夫。”郭汉桥表示,2024年北京将加强对城乡特困、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难群体的养老服务保障。抓好各项民生实事任务的落实工作。全面推广布局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优化调整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完善全面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支持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普惠性照护服务。新建具备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服务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000张,新增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养老助餐点300个,让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
  
  以“老老人”为重点,助推银发经济发展
  
  郭汉桥还称,今年将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布局。构建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扩大普惠性、就近就便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做好做实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此外,北京还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加快培育品牌化、品质化的市场主体,支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主体采用多元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特别是以“老老人”为重点,分层分类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和产品,助推银发经济发展。
  
  谈基本民生保障
  
  今年将科学合理确定救助保障标准
  
  郭汉桥表示,2023年市民政局推动调整优化后的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人员救助审核确认办法落地实施。2023年全市累计开展临时救助1.12万人次,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去年,北京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预期、财政状况等因素,将低保标准由1320元调整为1395元,增长了75元,提高5.7%,其保障标准始终位于全国前列。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也随低保标准的调整而动态调整,由1980元提高到2092.5元。
  
  2024年,北京将进一步加大低保、低收入家庭、特困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力度,不断强化临时救助“救急难”功能。此外,我们还将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确定救助保障标准,确保民生保障网安全牢靠。
  
  通过大数据比对,开展常态化救助帮扶
  
  郭汉桥称,北京将落实好《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将对标对表、系统落实《意见》各项工作部署,围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服务类救助创新发展等研究制定工作措施,通过大数据比对方式,精准深入细致摸排,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并按照其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将继续与各相关部门一起,持续、全面加强本市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体系,让专业养老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