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规划 > 区县规划
承载未来昌盛景 链接产业新水平

2022-06-28 07: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报告》原文: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搞活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校城融合,推进“两谷一园”建设,打造医药健康和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报告》用专门篇章论述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其中包括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给出了进一步搞活未来科学城的具体路径,比如深化央地合作,推进“两谷一园”建设,打造医药健康和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等。从《报告》中不难看出昌平在全市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定位,那就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
  (1)
  何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从昌平近年来以服务首都发展为统领的建设实践中不难看到,“承”显示了“京师之枕”独特的空间地缘位置,那就是承上启下,未来科学城西接中关村科学城,北连怀柔科学城,南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三城一区”的枢纽位置。从这点上看,其天然承担着科创中心建设“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而“载”字则凸显了一种历史责任。那就是服务国家科技力量、开展原始创新、攻关核心技术。概而言之,未来科学城深刻包含着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保链强链”的历史责任。
  (2)
  未来科学城,是北京“五子”联动成局成势、经济循环更加畅通的重要一环,更是昌平发展大棋局上的重要一子。事实上,近年来未来科学城的建设实践也就是昌平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是把生命谷打造成具有“核爆”效应的创新走廊。据了解,一方面是精准卡位产业赛道,紧紧围绕生物技术、数字技术两大核心驱动力,聚焦AI医疗尖端赛道,占领前沿生物技术全赛道,巩固创新药械、精准医疗等成熟赛道,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突破和高精尖企业孵化,形成更具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另一方面是持续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园区三期开发建设,打造环境优美、开放共享、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城区,以生命园为核心,以G6、G7高速为主轴,梯次布局一批产业示范、加速、转化基地,加快建设“生命谷”创新走廊;还要优化创新服务体系,围绕“平台、资本、服务、政策、环境、机制”六大要素,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促进产、学、研、医、用深度融合,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昌平区已有顶层设计,日前出台《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产值、研发投入分别达到1500亿元、600亿元、100亿元,实现“翻一番”,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是能源谷集中布局碳减排新赛道。据了解,昌平区在“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明确:集中布局碳减排新赛道,开展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与央企对接联动,“一企一策”盘活空间资源,引入一批重大标杆项目,抓标准创制、抓平台搭建、抓场景应用,打造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机遇,推动“能源谷”成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领头羊”,技术创新支撑率先实现区域碳达峰的主阵地。值得注意的是,能源谷锚定能源互联网、氢能产业赛道,争取国家、市级重大能源项目落地。在此基础上,《昌平区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2022-2025年)》日前出炉,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先进能源产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贡献税收突破100亿元,先进能源赛道有了路线图。
  三是让沙河高教园实现由“园”向城转变。据介绍,沙河高教园是昌平区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库,要实现由“园”向“城”转变,需要做到一“转”一“升”。“转”即科研成果转化,昌平区将搭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高校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平台,实现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打造科教融合新城。“升”则需要做到成果质量和规模双提升,由“园”到“城”才能水到渠成。
  除此之外,昌平区还在用地、引资、搭平台、引人才这些方面做出具体安排。统筹用好产业园区开发用地、国有产业用地、集体产业用地、历史遗留开发用地等资源,提供优质充裕的高精尖产业空间;加快构建本地域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母基金群,引入更多的天使、风投、私募等创投基金和投资机构;着力构筑产业服务、共性技术、沟通交流三类平台;建立人才全球招揽、联合培养、为我所用机制,培养引进一批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3)
  纵观此次《报告》,其中第四部分着重论述了全市如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全市布局看,这样的体系需要巩固完善高精尖产业格局,离不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昌平区在构建高精尖产业格局方面,从能源、医药、智造等多个维度,深度呼应和支撑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先进能源产业方面,昌平区突破先进燃料电池、高性能复合储氢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在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创制一批国际标准,打造先进能源新技术策源地。打造未来科学城综合智慧能源园区。突出氢能、太阳能产业链等未来能源重点,打造全球氢能源创新中心、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高端制造和京津冀氢能基础设施基地,建设氢能利用高端示范区。
  医药产业方面,依托昌平国家实验室落地,聚焦国家战略性技术突破和制约生命科学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持续巩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方面的优势。面向全球广泛聚集医药健康领域资源要素,重点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服务等优势领域,积极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AI+医疗”等前沿方向,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话语权和控制力的领军企业,孵化转化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磅成果,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新赛道。
  智造业方面,发展智能化装备,建设智能化工厂,生产智能化产品,延伸智能化服务,实现“昌平制造”向“昌平智造”转变。昌平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大自主机器人、无人化装备研发推广应用力度,支持福田康明斯智能化数字工厂、三一智造灯塔工厂等建设应用。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探访这两家工厂,车间里,各类型号的机械臂规律地挥舞着,生产、物流、监控、品控等多个环节均高度智能化、数字化,“昌平智造”的雏形已经显现。
  有了这样的布局,昌平区发展“高精尖”产业无疑就有了“压舱石”,将助推全区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为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斤添秤。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