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规划 > 区县规划
同心同力建设美好家园:西城探索首都核心区基层治理模式

2020-01-13 11:30   来源:北京日报

  从接诉即办到主动治理、到基层一线去解决问题、大胆创新“向前一步”解难题、围绕民生“七有”“五性”服务好群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首都核心区,西城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从群众的迫切需求和基层的突出问题出发,以“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为抓手,大抓基层,为街道松绑赋权等系列改制措施,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从接诉即办到主动治理

  围绕民生“七有”“五性”服务好群众

  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撬动下,基层治理秩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作为基层治理单元的街道,正在重新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色。

  对于广外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的黄万武来说,走街串户已经成为日常。广外地区老旧小区密集、基础设施相对不足,物业力量薄弱的小区有190多个。居民对身边的老楼加装电梯、外墙保温、上下水改造、停车难等小区物业管理问题,诉求反映频率相当高,往往一天就有二三十次。“不能等居民打12345了再上门去解决。”黄万武带着环境整治小分队队员,每天奔走在广外的大街小巷、老旧小区、楼房院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真正要让居民满意,还得从整体提升老旧小区面貌入手。针对失管小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黄万武牵头成立了街道应急服务队,居民家里的水电气热问题,或者是社区突发的排险问题,一个电话,黄万武带着应急队伍就立即赶到,为不少失管小区居民解了“燃眉之急”。

  在黄万武等街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曾经停车混乱、缺树少绿的老旧小区,通过拆除违建、绿化提升、路面硬化、施划停车位等措施,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2019年街道社区落实“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带来的新气象。从最开始“闻风而动、有一办一”到后来“解决一个问题带动解决一类问题”,“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也在基层的实践中不断演进。如今,西城区各街道社区已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的方向迈进。各街道主动治理,举一反三,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把全心全意服务群众落到了实处。

  到基层一线去解决问题

  广内街道老墙根社区服务站,去年进行了一次“场景革命”。升级改造前,服务站就是个办公场所,当中摆放着一溜办事柜台。经过精心的设计改造,现在变成了一处温馨的开敞式空间。里面既有阅读区,又有休闲区,还有展示社区多姿多彩活动的照片墙、提供红色服务的党群服务站等。没有了办事大厅的行政化气息,倒更像是社区的公共会客厅。

  不仅仅是场景变了,工作人员也少了。原先坐在办事柜台后面的7名社工减少到了4名,其中有3名负责前台接待,另外1名负责后台服务。不过最让居民们开心的是,转型升级后的服务站可以提供的服务事项增加到了149个,除了过去的政务服务,现在物业服务、公益服务、党群服务也都加了进来。居民有事儿找服务站,得到应答的速度比打12345还快。

  同样是围绕社区服务站做文章,天桥街道深化“多居一站”的社区管理体制,将地域相邻的留学路、香厂路、永安路三个社区服务站进行合理规划整合,成立了天桥街道永安服务站,标志着天桥街道成为全市首家实现“多居一站”全覆盖的街道。

  在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推动下,西城区委办局工作重心下沉、人员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到群众身边解决问题,已成为政之所向。

  大胆创新“向前一步”解难题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离不开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去年以来,西城区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区,停车是个普遍的难题。2019年,德胜街道在全市率先探索“全域自治停车”,破解困扰居民已久的停车难题。统筹街道范围内的路侧停车空间,实行付费停车的自治管理模式。眼下,已在6个社区施划了640多个街道自治停车位,提供共享车位2250个。大胆的创新为德胜街道缓解居民停车难,带来了充满希望的现实路径。

  在市民诉求日益多元、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问题日益繁杂的今天,街道作为基本的治理和服务单元,其效能能否被激发,直接关系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速度快慢和质量高低。而效能的激发和最大化,离不开应时而变的改革创新措施。

  不仅有机制创新,还有手段创新。运用大数据提升民生服务精准度,就是其中之一。西长安街街道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社会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近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结果公布,西长安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数字红墙”,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获得优秀案例。展览路街道通过“西城家园”APP综合治理平台,“社区公告”“身边事”“议事厅”“办事指南”“社区服务”等板块构建起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居委会”,居民有意见建议随时提,重大事项征求居民意见扩大了覆盖面,居民间的交流互动也变得频繁起来。

  引导多方聚力共治,由西城区打造的“西城家园”APP通过提供家园服务、信息服务、评价服务、公益服务等,实现了资源全汇集、渠道全畅通、力量全协同、家园全参与。目前“西城家园”线上平台已覆盖全区259个社区,实名注册居民21万人,在线亮身份党员6.7万人。

  围绕民生“七有”“五性”服务好群众

  加大基层治理力度,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营造更好的城市居住和发展环境。2019年以来,西城区围绕民生“七有”“五性”,落实“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开展了一批惠民工程,把温暖送到居民最需要的地方。

  在教育医疗方面,目前西城区已组建教育集团17个,重组学校31所,推行学区制,改革招生入学办法,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均衡合理。

  持续深化医改工作,西城区共有332家医疗机构参与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医用耗材全部实现零加成,医药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复兴医院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型医联体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北京市回民医院、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型医联体,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国家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融洽。

  去年年初,西便门社区卫生服务站搬到了新址,民办公助的广内德馨养老照料中心就在社区卫生站的楼上。这么密切的“医养结合”,让住在养老照料中心的124名老人倍感踏实。卫生服务站以家庭医生的形式,为照料中心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卫生站里,4名医生、3名护士、1名药师的专业队伍配置,也让社区卫生站周边居家养老的老人们,对家门口的便民医疗交口称赞。

  目前,西城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6家,机构内养老床位4857张,正式运营38家,正式运营的养老均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内设医务室、引入周边医疗机构等三种模式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

  在金融街街道,升级改造后的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全新亮相。蔬菜、水果、生鲜、肉食、主食厨房等一应俱全,既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又有效利用了腾退后的闲置空间,服务范围涵盖周边的羊肉胡同、砖塔胡同、丁章胡同、民康胡同等周边地区3000多户居民,柴米油盐的便利不仅温暖了大家的胃,更温暖了周边居民的心。

  截至目前,全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覆盖率达100%,共建成各类便民商业网点3500余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50个,居民消费的便利性与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于致力发展“白菜心”产业、高科技企业众多的西城区来说,服务驻区企业是基层治理的另一大课题。围绕企业办事过程中的痛点、难点,西城区从政策、服务等多角度着眼,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除忧解难,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e窗通”再升级,全程实现电子化申报,电子签字,网上上传资料,办完之后,还可以选择把公章、执照免费邮寄到家,实现了减环节、优流程、审批服务零见面或一次办好。除此之外,西城区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第一个企业注销受理专区,不仅企业注销办理时间缩短了,新设企业办理时间也全面压缩,三天办结,一天领照,已经成为了标配。 “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去年正式落户西城。该示范区主要涵盖中关村西城园10平方公里政策区范围,包括北展、德胜和广安三大街区,核心区包括北展地区约30万平方米空间,重点布局监管科技、金融科技、风险管理、金融安全和支撑金融科技的创新型专业服务,德胜和广安地区将主要承接金融科技的创新业态和创新平台,为核心区建设提供空间和产业结构支撑。目前,“金科新区”吸引了超过45家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入驻,注册资本金超过700亿元。初步发展成为国内具有综合领先优势的金融科技创新区域,正在空间布局、产业聚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等方面统筹规划,整合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业发展,为金融科技的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应的生态环境。 2019年,是西城区广大党员干部披肝沥胆、同心协力、无私奉献、真情付出的一年,也是广大居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一年。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在改革探索中进一步完善,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