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规划 > 区县规划
西城民间京剧文化百花齐放

2015-05-15 03:34   来源:北京日报

  西城民间京剧文化百花齐放

  

  

  在西城,京剧文化在民间的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格局。椿树、大栅栏、西长安街……街道各显其能扶持居民京剧队、票友社,并吸引了市场、社会组织的参与,滋生了新苗。

  号称“京师第一会馆”的安徽会馆,是宣南地区作为京剧发祥地的文物见证。特别是会馆内的木质大戏楼,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如今经政府投资修缮,会馆内外焕然一新,普通票友也可以在大戏楼上登台亮嗓,找找感觉。

  去年底,西城区第十二届“椿树杯”京剧票友大赛决赛就在安徽会馆举办。“在戏楼里唱,就是不一样。”京剧票友、红线京剧社社长尹树昌兴致勃勃地说,“不用麦克风声音还能打出去,坐后边儿的都能听见,真棒!”

  梨园行里,有这么句话尽人皆知:“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了百顺、韩家潭。”如今,与京剧艺术有着深厚渊源的大栅栏街道百顺社区,将京剧打造为区域的文化品牌。去年,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百事顺遂京剧票社”,还邀请京剧名家举办了首届“梨园沙龙”研讨会。

  除去街道、社区,京剧还在校园里蓬勃发展起来。西城区很多小学定期邀请京剧名家讲学,一些民间教育机构也被西城京剧的热度吸引过来。

  布尼伊兰是春晖紫曦少儿京剧院的负责人,专门发掘培养儿童京剧幼苗,至今为专业院团输送了八个孩子。西城区对京剧事业的无条件支持,让布尼伊兰十分感慨。琉璃厂小学有一间多功能教室,每周末免费借给孩子们作为学习场地。此外,从少儿京剧院的排练道具、演出经费,到演出机会,政府都关照有加。“经常是领导主动开口问我们需求,没有一次不支持。”

  “两年前注册时,工商同志说,我们是北京市第一家少儿京剧艺术文化传播中心。”布尼伊兰说,“你看这几年,同类的机构如同雨后春笋,让我感觉京剧的复兴不是太遥远。”

  社会组织的参与,让京剧文化的活动更多元。几年来,80后票友金阳和一群朋友在西城多个社区组织票房,带领居民活动、演出。她的梦想是成立一个专门培育社区京剧票房的社会组织,现在距离梦想实现只有一步之遥。“现在的票房活动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吸引了很多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参与,也让我找到了施展抱负的空间。”她说。

  京剧文化更多待挖掘的价值,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都建议西城区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发京剧文化特色胡同旅游。“京剧是一种文化,旅游是寻找文化。如果能把京剧和旅游联系起来,开发京剧之旅,我想那肯定是一次奇妙的旅程。”一位区人大代表说。

  如果您是一个资深票友,可以在周末参加一场票房活动,尽兴方归;还可以报名参加比赛,和四方朋友相互切磋;甚至有机会登上古朴的大戏台,居高临下找找感觉。如果您是一名普通游客,可以在逛胡同时通过墙上的浮雕了解许多梨园轶事,也可以在风雷京剧团体验原汁原味戏园子的魅力。在西城,民间京剧活动日益迸发出活力。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