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北京 2008展望 > 2008年北京市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 头条
2007年北京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8年展望

2007-12-20 09:43   来源: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2008年,在奥运景气、新城乡镇建设带来空间发展潜力释放,以及“十一五”规划重点任务继续实施等因素的推动下,北京市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快速运行态势,预计2008年全市经济增长12%左右,投资消费更趋协调,产业高端化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但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高质量举办奥运对生产、投资等的影响,以及产业发展格局对人口资源布局的影响等需引起关注。建议2008年的工作重心由筹备奥运向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区县统筹发展转变;应对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影响由应急救助向以普惠为理念重构社会福利制度转变。

 

一、2007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总体特点

 

2007年,全市总体经济保持健康协调的发展态势,产业发展支撑和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构筑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基础,预计全年经济增长12.8%左右。从1~9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现代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格局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服务业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化:1994年占GDP比重达到49%(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1998年占GDP比重突破60%;2006年突破70%,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增强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1998年以后GDP增长与服务业增长较为吻合(图1),带动全市经济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反映经济增长波动状况的GDP增长率极差明显低于1986~1998年间的水平。

 

图1  1986年以来经济增长对比图

 

从近两年情况看,在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服务业增速比经济增长高1.2个百分点以上,比重70%左右,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以上。2007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602.9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达1996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服务业占全市GDP的71.7%;其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增长均在2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67.6%。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长13.1%,占GDP的比重保持在72%左右,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带动全市经济增长12.8%左右。现代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格局将带动北京经济保持较高平台上的稳定增长。

 

(二)投资消费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

 

随着北京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利用支出法数据计算,从1996年起,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的差距逐渐缩小,到2006年最终消费率首次超过资本形成率(见图2)。

 

2007年以来,在国家更加关注民生的良好预期下,在收入稳定增长、收支预期明显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及资本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等作用下,我市消费需求增长强劲,1~9月增长15.1%,是2005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预计全年增长15.2%左右。受奥运主体工程逐步完成及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投资增长呈现总体回落态势,1~9月增长18.9%,预计全年增长17.5%。消费与投资增长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06年各月平均近10个百分点缩小到2007年平均2~3个百分点,二者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共同拉动经济平稳运行。同时,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继续升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图2  1990年以来投资消费率变化趋势图

 

(三)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在宏观经济运行良好预期背景下,在加强生态补偿、提高社保标准、扩大保障覆盖面、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实行公交低票价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作用下,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保障性住房加大建设力度、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等因素影响下,全市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1~9月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0.5%,同比分别提高1.8和1.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000元和9500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13.5%、10.2%。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房屋销售价格涨势明显

 

受买方市场常态特征的影响,目前我市仍呈现1996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格局(见图3)。但是,在猪肉、禽蛋等食品价格上涨和居住价格高位运行的带动下,2007年9月当月CPI达到103.7%,是2001年9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其中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指数的明显上扬拉动总指数上升2.2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CPI涨幅为2.1%以上。食品类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传导到生活资料价格和农副产品类原材料上,2007年4月份以来,生活资料价格涨幅转降为升;农副产品类原材料价格更是呈现两位数上涨,7月份当月涨幅接近60%。另外,受钢材价格上涨的带动,各月黑色金属材料价格指数也呈现两位数上涨态势。住房价格持续走高仍是主要矛盾,受市场供需、房价预期、政策时滞等因素影响,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在近两年高位的基础上继续呈现逐月攀升之势,7月当月首次突破110%,9月涨幅更是达到13.3%的高位,位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第四。其中,普通住宅上涨幅度最大达到17.4%。

 

图3  经济增长与CPI走势图

 

(五)四类区域布局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

 

实施区县功能定位以来,在我市出台的投资、财政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四类区域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得到实惠,1~9月,核心区、拓展区、新区和涵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9%、18.7%、12%和8.4%,拓展区、新区和涵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5%、10.9%和10.5%。同时,差异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经济总量在空间分布上更加符合功能定位要求,核心区内现代服务业高端化、集聚化态势明显;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新区发展充满活力,1~9月消费、投资以及工业等指标的增速位居四类功能区前列;涵养区生态功能和产业特色化初步彰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正在形成良性互动。

 

二、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一)物价上涨的连锁反应有待关注

 

1.食品类价格上涨向其他领域的扩散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并切实影响到居民生活。持续5年低水平运行基础上出现的物价上涨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需关注价格变动(特别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可能引起的心理恐慌,进而对市场正常秩序产生的影响。

 

2.缘于价格形成机制的约束,资源能源类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将加大节能减排的难度。一方面,“两高一资”类产业在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仍会产生产能扩张冲动,甚至会出现复制高耗能初级产品链条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国际高油价背景下,会增加石化、金属冶炼等行业的生产成本,挤压行业利润,影响基础产业发展;同时,会影响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使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大打折扣。

 

3.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资产价格、资本价格和消费品价格之间的关联作用需引起关注。一方面,房价走势的结构性特征加大了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价高量缩的矛盾,加大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虽然牛市论调仍高过股市泡沫论,但10月份以来股市的持续高位震荡,大盘蓝筹股的集体深幅调整,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同时,还需警惕住房、股市价格高位对一般性消费的挤出效应。

 

(二)产业发展格局对人口布局的影响有待关注

 

区县功能定位中明确,核心区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区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近几年北京市核心区和拓展区内第三产业快速聚集,逐渐形成了总部基地加服务业的有首都特色的楼宇经济。楼宇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产业集聚、配套设施完善和特色商圈的形成。不同于第二产业平面空间就业、生产地就业人口密度低的特点,第三产业的就业呈现立体垂直分布,生产地就业人口密度高。因此,在第三产业集聚带来巨大产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人口激增的现象,为首都北京带来新的都市问题与挑战。例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模难以跟上就业人口增长的速度;中心城区能容纳居住人口有限,住宅郊区化倾向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压力等等。产业发展格局调整对就业人口布局进而对资源集中以至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多方位的影响需引起关注。

 

(三)区域和城乡差距扩大需引起高度关注

 

1.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城区与郊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均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南城和西南部区域在设施档次、市区面貌、功能配套、社区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受奥运会影响,这一差距将继续拉大。同时,在城区改造、危房拆迁过程中,由于城区房价、生活消费相对较高,城内部分低收入群体将逐步迁到城外居住,高收入人群移入城内居住。城郊人口置换现象,增加了区域间的不平衡。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06年城乡收入比为2.32∶1,是1978年以来的最高比例。2007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呈现快于农民的态势。同时,通过城市化、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的稳定、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民转移就业的途径比较有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继续扩大趋势。

 

3.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带来更大差距。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不仅表现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还表现在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等多个方面享受状况的不平等,制约着全市协调发展进程。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然任重道远

 

1.节能减排成效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2006年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城市,2007年1~9月份节能减排效果也较为显著。但这些成果主要受益于首钢和一些重化工企业的搬迁,而企业在节能意识、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改变还很有限,占全社会用能20%的供热的挖潜空间依然很大。

 

2.企业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值得关注。2007年以来,我市工业利润大幅增长,1~9月增长74%,是2001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但从其构成来看,工业企业利润的增加相当部分得益于2006年以来资本市场的繁荣,并非实体经济。2007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投资收益超过上年同期的3倍,而主营业务利润仅增长24%,企业效益改善状况需继续关注。

 

3.自主创新力度和动力不足,内涵式增长的特征不明显。自主创新活动尚未成为企业的主动行为,导致北京市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仅占1/5左右,而作为自主创新骨干力量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其自主创新活动的覆盖面也不足一半,企业缺乏面向未来市场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危机感,将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内涵增长。

 

三、2008年影响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平稳增长,但次债危机影响显现、国际石油价格居高难下将增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仍然处在2002年以来的增长周期内,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逐步替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4.8%,世界贸易量增长6.9%。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稳定增长为保持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提供了空间。同时,世界经济和贸易在保持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美国次债危机对资本市场的冲击,扩大了实体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普涨、石油价格高位震荡将使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另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和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美元贬值态势能否得到控制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将增加国内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

 

(二)国内政策环境稳中趋紧

 

1.中国经济仍处于稳定的高增长周期。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采取了小步微调的措施,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了一定的经济景气度,延长了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消费结构升级等长期因素作用下,支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内在因素依然存在。同时,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思想,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向深化。

 

2.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保持稳中趋紧。作为宏观调控三道闸门,国家将积极发挥土地、信贷和节能减排的作用,着力于防止实体经济过热与虚拟经济膨胀的相互作用。在继续落实现有土地、财政、货币、产业、外贸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各种政策组合拳联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同时,在我国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市场环境以及调控对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思维与方式面临转轨,“以改革促调控”的调控思路逐步形成,当前首要的是推动包括资源税、物业税、资本所得税等在内的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这将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三)空间规划布局有利于促进北京与周边地区的互补合作

 

京津冀都市圈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都市圈规划为北京发展拓展了空间。按照京冀合作备忘录以及规划纲要,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同时,首钢搬迁、曹妃甸项目建设有利于形成企业异地发展的共赢机制,《京津冀旅游合作协议》的签订有利于推动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促进我市与周边地区产业转移与分工合作。随着北京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京津冀地区的建设和北京市“三小时”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大北京”的发展格局将逐步形成。

 

(四)促进功能区域差异化发展将是促进我市潜力发挥和实现和谐发展的着力点

 

在国家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国土空间实行分类开发的背景下,我市四类功能区域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落实;同时,为避免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的出现,将加快启动重点新城建设,从空间发展上做好衔接,推动发展潜力释放。在深化区域功能定位、加快新城建设中,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化水平的协调适应将作为核心,建立健全功能区域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将是首要着力点。

 

(五)奥运年带来奥运景气,也将对城市管理、能源调节提出挑战

 

举办奥运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更甚于经济影响,因此,奥运年政府必将全力维护稳定和谐的运行环境,保证宏观经济实现快速稳定增长。对北京而言举办奥运将带来明显的季间波动,奥运前保空气质量,奥运中人流、客流、物流的高度集中,会对经济运行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举办奥运将带来奥运景气,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旅游消费等传统服务业将会有较大的提高;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来的巨大无形价值,国际知名度提升、民族文化资源推广、管理组织经验积累,将给今后北京的旅游、文化、会展等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举办奥运对首都城市运行、社会管理水平提出高要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保障食品安全、改善城市环境、保障煤电油气安全供应等等,都将是2008年的重要工作,将会对2008年的投资安排、工业生产、设施承载、运行调度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

 

四、2008年北京市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2008年,在国际国内诸多有利因素和改革动力的支撑下,在本轮周期扩张的持续作用下,在举办奥运、启动新城建设以及落实区县功能定位等因素的带动下,北京市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12%以上。

 

(一)2008年我市经济增长呈现高位趋降

 

从长期来看,运行周期内在的持续稳定性推动我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目前我市经济增长仍处于2002年以来的第五个周期的高峰期,根据我市经济运行各周期呈现出的扩张期长、收缩期短且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小,我市第三产业占主导及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以上是经济增长非常活跃时期的特征判断,如果没有较大外界因素影响,未来我市经济增长仍将处于较高平台,本轮周期也因此延长。

 

从2008年形势分析来看,根据“北京宏观经济景气监测分析系统”的运行结果(见图4),2007年前三季度,宏观警情突破绿灯上限步入趋热的黄灯区域,我市宏观经济处于景气高峰值,而先行合成指数自2006年一季度开始向上攀升,于四季度达到高峰,此后逐步回落,到2007年第三季度回落态势基本结束,处于平稳运行状态。根据此轮回落态势较为平缓、未呈现急剧下滑之势,当前一致合成指数高位运行以及先行合成指数领先一致合成指数2~4个季度的时间判断,2008年上半年北京市宏观经济略有回落,全年全市宏观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增长。同时,一致和先行扩散指数继续向50线逼近,预计2008年上半年北京市宏观经济不排除趋热状况的持续,但不会出现过热状况。

 

图4  合成指数图

 

(二)消费增长强劲,投资略有回落,消费投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2008年,在奥运景气带动下,与奥运相关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商品贸易等都增长较快,带动消费需求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家继续严控投资增长过快的环境下、在奥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结束后,我市投资将集中在全面铺开新城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产业发展基础环境等方面,预计2008年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全年增长12%以内。受国际消费需求可能减弱,贸易摩擦增多、贸易壁垒增强,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效果显现和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影响,预计我市外贸出口增长将呈现回落态势。

 

(三)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特征进一步增强

 

一是产业高端化特征更加突出。从服务业来看,北京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增长更多来自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需求拉动,那些面对全国工业化总需求的金融、保险、通讯、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等业务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在奥运的带动下将有较大增长空间。从工业来看,北京市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3G、新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等的发展将成为北京新的增长极,带动北京工业较快的发展。预计2008年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分别增长23.1%和18.6%。二是在推进区县功能定位逐步落实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向城八区集聚的趋势明显,而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和新建项目布局引导下,城市发展新区逐渐成为北京工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工业向城市发展新区集聚明显。

 

(四)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有望在年中达到阶段性高点,并在下半年逐步回落

 

受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粮食库存下降、房价依然保持高位及劳动力成本攀升的影响,在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共同作用下,2008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同时,在落实节能减排的紧迫压力下,调整资源类价格的步伐将加快,估计2008年下半年有条件和需要出台的政府调价项目较多,综合考虑“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和政府调价合理幅度,预计2008年物价运行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并于年中达到阶段性高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3%左右。同时,资源类价格的调整将对2008年生产价格走势产生影响,预计2008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大约在106%,受买方市场特征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依然低位运行,预计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101%左右。

 

综合考虑2008年全市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的运行环境,根据经济运行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运用经济景气预警系统和经济计量模型等方法,按照不同的外部环境与政策力度,初步测算了2008年北京市经济发展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增长方案(具体测算值见附表)。我们认为2008年全市经济可能在中方案运行。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宏观经济调控,缓解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制约因素,实际经济增长将可能接近高方案。

 

五、政策建议

 

(一)积极转变奥运后工作重心,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增强整体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奥运会后,北京面临着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发展将成为首要任务。其中二产将继续走高端化发展道路,三产将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整体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的机遇,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咨询、信息研发、物流配送等行业;加快出台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促进企业提高接包能力和交付能力,吸引知名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高端业务;促进有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三是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做强文化创意产业。以举办奥运为契机,积极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鼓励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文化、技术和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通过创业投资、利息贷款、税收优惠、孵化器等方式,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促使我市高端产业发展尽快走出“微笑曲线”底端。

 

(二)加强园区建设与管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统一规划,调控和引导园区建设与管理,提升园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承载能力、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高端功能区、开发区和产业基地水、电、气、热、道路等硬件设施建设;利用社会中介资源,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改善服务软环境,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等的共享和流动。严格项目准入,完善园区资源消耗、环境、就业、效益等综合评价体系,优先发展园区优势主导产业,增强主导产业集中度,盘活园区闲置资源,推进产业置换,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逐步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工业板块。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途径,完善主导工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上下游产业供应链,逐步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链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配套齐全,适合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通过产业手段增加园区外企业的生产和流通成本,促进工业向园区集聚。

 

(三)应对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影响要由应急救助向以普惠为理念重构社会福利制度转变

 

在保障低保人群的同时,更加关注低保边缘人群, 提高救助科学性,解决救助叠加效应。建议工作重点从应急救济补助向常规预案与应急救济相结合转变,建立以常规预案为基础,以预警监测为导向,以应急预案为补充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将公众普惠的思想融入常规预案的建立过程中,借鉴公交价格改革思路推动公共服务产品价格改革,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和价格稳定,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承受价格波动的能力。同时,制订更为灵活的应急预案启动机制,细化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增加应急救助的灵活性。

 

(四)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建立职工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公务员、市属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限定垄断行业职工福利上限等,体现初次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有限的税收调控权限,通过调整车船使用税、住房房产税、印花税和契税等提高再次分配的公平性,进而缩小贫富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报销标准;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研究制定本市农转居人员、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和我市城乡无保障老年人的养老补贴办法;将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权限收归市级,适时调高保障待遇。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落实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机制,多渠道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五)制定差异化政策,促进功能区域协调发展

 

在充分梳理现有政策及其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各功能区的人口、资源、基础设施、生产要素、技术、管理、集聚效应、发展程度等差异性,结合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区域发展政策机制,从政府投资、财税、土地供应、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政策体系,实施分类调控指导,促进功能区域协调发展。对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较弱的南城和西南部地区、生态涵养区及发展新区给予重点支持,优先配置重大公共服务项目,以项目来引导资源尤其是公共资源按功能定位的方向流动和集聚。加大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小新城与中心城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的差距,促进城市建设与人口、产业转移同步进行。

 

(作者: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 刘 骏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刘岚芳  齐心  位志宇)

 

附表

 2008年北京市主要经济指标预测方案比较

 
推荐 | 关闭 | 收藏 | 打印
最新发布
一周热点新闻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