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北京 2008展望 > 2008年北京市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2007年北京市服务业形势分析及2008年展望

2007-11-28 09:59   来源: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2007年,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北京市服务业规模居于产业主导地位,成为带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北京市服务业出现了“速度平稳增长、GDP占比稳中有升、多个行业增速齐头并进,对GDP的影响力度加速提升”的发展态势。

 

一、北京市服务业的现状

 

(一)服务业总量保持平稳增长

 

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1~9月,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602.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7%,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服务业的比重将达到71.5%,连续两年超过70%。从2007年各个季度变动趋势来看,第三产业的累计增速持续增加,前三个季度增幅分别为11.3%、11.9%和12.7%,其中第一季度受房地产增加值的下滑影响,比上年同期增速略微下降外,二、三季度分别比2006年同期增速提高0.8和1.6个百分点,且第三季度累计高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这是连续7个季度以来,首次超过GDP增速。

 

(二)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辐射力度日益强劲。随着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良性升级和我们国家工业的进程的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北京市现有的服务业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的份额较高。2007年1~3季度,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更加迅猛的增长态势,共实现增加值2591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市GDP的40.4%,占全市服务业的56.3%。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全国的力度日益增进。北京市金融街地区、国贸地区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高端产业功能区面向全国提供服务,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北京技术的主要承接地。

 

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增速加速提高。2007年以来,服务业占GDP的比例稳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日益提高,其中现代服务业累积增加值为3113.9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13.5%,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已达到了67.7%,对经济的拉升作用日益增强。首先,租赁和商务服务在前奥运经济的带动下,同比增长了24%,增速为服务业中各行业之最,累计达到了379.7亿元,占三产的比重达到了8.25%;其次,在北京市提倡的创新性城市的背景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为21.1%,占三产的比重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再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规模效应凸现,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也持续增加,达到了9.3%,同比增长20.9%。

 

北京市传统服务业稳健增长。在物价高涨的影响下,2007年北京市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有所上升,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上升幅度较大,较上一期增幅超过了5%;住宿和餐饮业在服务业中的占比增幅也提高了0.29个百分点。

 

(三)部分领域受政策的影响效果凸显

 

北京市2006年11月份,出台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推动下,发展潜能逐步显现,文化艺术、软件网络、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等行业增长势头强劲,2007年1~9月,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累计实现收入2568.9亿元,增长19.3%。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积聚。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等十多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于2006年先后通过审定,至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

 

北京市地产受政策层面的影响较大。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抑制过剩流动性,受此影响,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下滑态势明显,前两个季度,增速同比下降了11.4%,但是,随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供给的逐步加大,北京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滑的态势逐步减小,至第三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达347.97亿元,增速同比减少6.7%,占三产比重同比减少了0.67个百分点。

 

金融业增速同比回落,年内增速先抑后扬。2007年的前两个季度,由于受到偏紧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金融业的同比增速趋缓。第三季度伴随着北京银行和建设银行上市,金融业逐步回暖,占三产的比重为17.64%,增速达到12%,与上年同期持平。

 

二、北京市服务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业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

 

北京市城乡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分布,发达的服务业大多集中于王府井、西单、金融街和中关村等中心城区以及近郊的个别城区,而卫星城、小城镇和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另外在这些服务业的分布区域中,暴露出定位雷同、特色不鲜明、功能欠缺以及各自为战等种种问题,从而削弱了各区域集聚效应和协同机制的发挥,尚难以形成世界一流服务业聚集的局面。

 

(二)服务业技术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

 

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业发展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传统服务业发展相对过剩,而且技术落后;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有些行业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是总体看来北京现代服务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核心竞争力的行业较少。

 

(三)服务需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在京中央企业总部的服务需求开始逐步释放,但是市属国有大型企业服务外包意识不强,许多服务需求还是通过内设部门或下属子公司提供。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尽管比较多,但主要从事政府公关、媒体策划等业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运营、资本操作业务,呈现明显的“空心化”现象,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不足。

 

民营企业发展乏力,缺少具备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政府采购的范围主要局限于硬件设施、咨询、软件设计等许多国际上通行的政府服务外包业务,基本都是通过事业单位或下属机构完成。

 

垄断行业服务外包意识缺乏。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还难以对京津冀、环渤海区域产生较强的辐射能力。

 

(四)专业性高端服务人才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引进

 

北京服务业水平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水平的专业性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的落后,致使服务成本昂贵,劳动生产率低下,企业丧失了很多市场机会,导致技术含量高的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

 

三、2008年北京市服务业的展望

 

(一)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因素

 

有利因素:一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有利于刺激北京的服务消费市场;二是随着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整顿和规范房地产秩序工作的深入开展,房地产开发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地发展;三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有利于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不利因素:一是2008年,国际金融形势不甚明朗,受美国次级债影响的一些在京金融机构的调整和发展缓慢,可能会影响到北京市的金融产业发展;二是美元的持续贬值,不利于北京市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受国内物价走势的影响,可能会减少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对北京市的消费业和旅游业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自身动力

 

有利因素:一是服务业是支撑北京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北京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已经高达70%,金融保险、信息服务、软件业和物流业的强劲拉动势头在2008年不会减弱;二是北京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增长受北京自身经济的影响有限,更多的来自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需求拉动,那些面对全国工业化总需求而存在的金融、保险、通讯、邮政、信息传输等业务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三是受到奥运的影响,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旅游消费等传统服务业将会有较大的提高,会展等文化创意产业将会在奥运的带动下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不利因素:一是在北京的全部服务业中,除流通服务外,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相对比较低,占有50%左右的份额,由于目前北京的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工业设计、会展、物流等直接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的国际知名企业为跟随服务对象而离开北京;二是北京市商务成本较高,与周边地区相比不具有优势,对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制衡。

 

(三)北京市服务业趋势判断

 

结合2007年服务业市场的形势分析,尽管由于奥运后的一些不利影响,但是在北京市服务业中比重相对较大的金融、保险、通讯、邮政、软件、信息服务和传输等向好的基本面未变化,其业务仍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预计2008年,第三产业全年同比增长13%左右,增加值将达到7390亿元人民币,在GDP中的比重将达到71.96%左右。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预计同比分别增长12.5%、19%和20%左右。2008年是切实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之年,科技创新将有大的提升,预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将同比增长23%以上。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北京现代服务业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

 

逐步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效结合途径,形成首都的重点支柱产业。按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理念,推动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促进产业重组升级。

 

北京要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水平,使服务业逐步成长为首都重要的经济基础部门,成为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首都发挥经济控制力的有效载体。

 

(二)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完善服务业业态

 

面向京津冀鲁蒙等省区的制造业,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吸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总部入驻北京,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鼓励国外大公司在北京设置研发机构;逐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发展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经济鉴证类服务以及工业设计;支持发展咨询服务,推动广告业发展;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大力发展北京优势的金融产业,增强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三)整合优势资源,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北京文化资源相对丰富,文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相对集中,积极整合现有的优势资源,以产业布局和区域优势为先导,加快发展广告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以优势资源为抓手,大力发展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以人才优势为依托,积极拓展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设计创意;以奥运举办为契机,提升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加快文化、技术和经济的融合发展,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的数值化和网络化,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积极鼓励民营机构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另一带动力。

 

(四)完善区域功能定位,引导服务业合理布局

 

结合北京城市发展定位和服务业发展特点,统筹协调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充分考虑区县所处区位、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的差异,综合分析各自的比较优势,明确各区县合理分工,分类设置,培育优势服务业,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逐步形成规模效益明显、分布相对集中、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布局。

 

(五)大力聚集高端人才,构建首都人才高地

 

大力聚集高端人才,在北京形成中国的金融人才高地、信息技术人才高地和法律服务业人才高地。综合考虑西城金融街、朝阳CBD金融服务区、海淀金融走廊等区域金融发展中的金融人才建设,把北京打造成中国的金融人才聚集区;统筹考虑中关村、亦庄等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域中的信息服务技术人才的建设,把北京打造成中国的信息服务人才聚集区,努力为这些人才的聚集和发挥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首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六)加大项目储备,平稳奥运前后服务业增势

 

随着奥运的结束,与奥运相关的旅游产品、旅游宣传以及一些国外会展行业可能面临着退出的可能性,为了熨平奥运前后服务业的增长势头,需要积极总结奥运遗产,拓展奥运商机,积极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承载水平,努力加大项目储备,加大引进服务性项目力度。

 

(作者: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位志宇)

 

 
推荐 | 关闭 | 收藏 | 打印
最新发布
一周热点新闻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