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政策影响
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会:5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900亿元

2015-11-23 00:00   来源:北京日报

  11月18日下午,蔡昌弓换上蓝灰色条纹西装,带上文件合同,踏上了离京的高铁。对于这个深耕高端成衣领域多年的服装厂商来说,这趟列车将载着他和他的企业驶向今后10年乃至20年发展壮大的未来。

  搭乘这趟列车的还有上百位来自北京的企业代表,从高端装备制造到电子信息产业,从生物医药到新能源,不一而足,他们将前往石家庄参加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会。人未至,心已达。在这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中,这些代表们时而相互交谈,时而望向窗外,似乎看到了前方目的地所蕴藏的无限商机和可能。

  项目对接 聚焦河北商机

  对接会的金色大厅内,不时传来企业家们爽朗的笑声。“这次参加对接会的企业数量远超预期,比我们预想的一倍还要多。”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此次现场共有5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到2900多亿元。参与这次产业转移对接合作的企业和单位,既有京津冀地区知名企业,也有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行业翘楚;既有中央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又有国内知名民营企业。

  蔡昌弓的威克多制衣中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此次成功签约衡水工业新区“服装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后,他手里拿着合同,从容地走出会场,嘴角扬起一抹欣慰的笑容。“接触了一个多月,终于落定了。” 他难掩心中的欣喜。

  “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其实每年开春,和不少企业一样都会遭遇‘用人荒’的问题,现在直接把工厂迁到了员工的老家,让员工在河北上班,领北京薪资,员工满意,企业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可以说,我们把企业未来10年乃至20年的发展都投到了这儿!”

  谈及此次合作的促成,他坦言是多方寻求最大公约数,互利共赢的结果。

  “我们从1999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深耕,已经在北京站稳了脚跟。现在迎来了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协同发展,一方面企业自身存在转型升级的需要,在新园区里企业的规模是原来的两倍,同时,衡水市政府方面的诚意令我们感动,产业园区相关的配套设施非常全面。”蔡昌弓说。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开幕致词中表示:推动京津冀产业合作,促进产业有序疏解转移,不单单是让北京的“金凤凰”飞到河北的“梧桐树”上,更要共同打造一个适合“金凤凰”自我繁殖、健康成长的生态区域,要让研发、设计、物流、生产、配套服务等不同功能在京津冀地区合理布局,通过区域合作、产学研用合作、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健全、配套体系完善、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高地。

  产业转移 掘金智慧发展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是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目前,重点领域已实现了率先突破:现代汽车沧州工厂、首钢京唐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涉县(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与京津共同打造大数据走廊,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启动实施。

  数据显示,今年1-9月,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3330个、资金2397.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9.6%和47.8%。此次京津冀产业对接会,不仅是之前产业转移的后续与延伸,更是打造三地产业合作的“升级版”。

  除了北京的批发市场、京津一般制造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生产环节正在向河北转移布局,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呈现出了京津冀合作共建的趋势。京冀通航产业园、浪潮集团廊坊云计算中心、北汽福田承德新能源智能化产业基地、中关村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固安合作园等项目尤为引人关注。

  “河北在地理优势、能源供给、产业政策上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最终选择把数据中心放在了河北廊坊。”河北浪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伟说。

  “河北自身具备诸多的产业区位优势,比如曹妃甸有广袤的土地,是天然的良港;比如张北,具备数据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到夏天基本不用空调制冷,所以被打造成了‘中国数坝’。”张伯旭说。

  除了河北自身的区位优势,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潜力也令这些企业“闻香来”。

  “北斗导航、实时定位等技术目前在河北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随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这些领域也逐步向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开放,这其中蕴藏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庄朝文告诉记者。

  谈及技术转移对河北未来的影响,智慧北京促进联盟秘书长王刚充满信心:“虽然目前,京津在科技信息技术方面走在了前列,但三地协同发展在人员上的互联互通,比如此前主要负责智慧北京的领导,现在河北轮岗,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快智慧河北的推进。在企业掘金智慧河北商机的同时,也让三地共享信息化发展的成果,让三地都更具‘智慧’。”

  项目落户 河北优化空间布局

  这么多企业齐聚河北共谋商机,可谓规模空前。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企业热情高是市场自发的,我们只是顺势而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今年9月,北京和曹妃甸就发布了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在15年内实现与北京同城化发展。对接会当天,10个京企大项目落户曹妃甸,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是重头戏。其中,北京温商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50亿元,吸引新能源汽车、模具加工、电气电子、机械加工、印刷包装、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企业入驻。

  产业对接会上,仅高端装备制造业一项,就有诸多项目达成,比如:承德市政府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公司合作建设福田汽车新能源智能化产业基地项目;廊坊霸州经济开发区与北京华锻机床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重型高精密数控机床生产项目;沧州经济开发区与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公司合作建设中韩汽车配件产业园项目;南宫市政府与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公司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等等。

  签约仪式上,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天津市经信委主任李朝兴、河北省工信厅厅长邹平签署了《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合作协议》,开启了三地全面合作新篇章。面对近3000亿元的签约项目落户河北,如何更好的落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签约仪式当天,京津冀合作研讨会现场专家们也纷纷建言献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认为,转移是个选择的过程,通过转移一定是要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能够促进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

  “河北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优化空间布局,建设产业平台。京津冀要构建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带点为骨架、以重要城市为支点、以战略性功能区为载体,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合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肖金成说。

  专家建议,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应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的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与京津对接、拉长产业链条,共建产业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进京津人才,释放本地企业活力,护航这些引进来的“金凤凰”在河北这棵“梧桐树”上栖息得更稳更好。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