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民生
-->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从“看不了”到“患儿不用往北京跑”

2024-06-11 10: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一走进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门诊楼的一楼大厅,就能看到左右两排宣传展板。为了展示北京儿童医院和保定市儿童医院牵手9年来的协同发展成果,他们选择了这种最直观的宣传方式。

  
  “做展板的时候,我得一个劲儿地催制作公司抓紧出活儿。因为每次改版式,内容里的数据也得改。展板出得晚的话,上面的很多数据都会过时。”5月29日,站在大厅迎接笔者的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宣传统战部部长任颖,一上来说的就是笔者想听的“变化”。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前身是保定市儿童医院。9年前,它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二级专科医院,一度只有大内科、大外科,接诊普通疾病患儿。在淡季,医务人员数量几乎比患儿还多。委托北京儿童医院管理后,这家医院迎来“新生”,成为京冀医疗合作的典范。
  
  北京专家的“双城”生活
  
  G485次,这是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们每周一要乘坐的高铁车次。坐得多了,他们已经和这趟高铁的列车长处成了好朋友。
  
  “时间正好合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说,这趟高铁早晨7时12分从北京西站发车,42分钟后到达保定东站。出站后,他和同事们坐上医院接站的大巴,8时30分之前就能到保定医院。“正常接诊,一点也不耽误。”
  
  2015年5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正式委托北京儿童医院管理,增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牌子,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家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2016年1月,田剑受北京儿童医院委派到保定担任这家医院的院长,每周至少要在保定工作4天。
  
  田剑记得,刚来保定的时候,到保定东站接北京专家的车,还是医院的7座急救车。后来,随着来保定的北京专家增多,接站的车相继改成19座的大巴、23座的大巴。“这周,我发现一辆大巴已经不够了,看来得加车了。”
  
  北京专家的逐渐增多,折射出医院的发展壮大。
  
  托管9年间,共有420多位北京专家,15000多人次来到保定,开展了6000余台专家手术,会诊疑难病例1万余例,吸引全国各地患儿来保定就医。
  
  “患者不进京,看病在保定”,这是如今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托管以来,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年门诊量由托管前的25万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72万人次,三、四级手术量从托管前零起步,到如今每年完成4800多例,三、四级手术占比超过70%。
  
  150公里之外,作为国内儿科的龙头单位,北京儿童医院曾经常年人满为患。田剑说,这些年随着北京专家在保定出诊,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人次已经较托管前降低60%,住院人次降低了50%。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手术
  
  说到最难忘的一次手术,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孟德光把思绪拉回到3年前。
  
  2021年4月27日,已经是下班时间,急诊科送来一名1岁11个月的患儿。孩子腹部有外伤,意识不清。结合CT检查结果,医生首先诊断为肝破裂致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挫伤。
  
  肝脏是人体的“血库”,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一旦发生破裂,病情非常危急。向北京转院已经来不及了,来保定医院的北京专家也已下班返京,怎么办?
  
  “孩子命悬一线,没时间再想别的,只有争分夺秒抓紧手术,孩子才有生存的希望。”孟德光说,他们第一时间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迅速到场参与抢救,经过6小时奋战,终于将死神挡在孩子身外。手术后第10天,孩子就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
  
  这一病例,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医院托管后,由保定医护团队独立救治成功的第一例重度肝破裂患儿。
  
  那一年,是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托管的第6年,医院的医疗技术得到空前快速提升。“提升效果如何,那例突发手术,就是最好的检验。”孟德光说。
  
  2015年之前,当肿瘤患儿走进诊室,孟德光通常会告诉家长:“我们看不了,去上级医院问问吧。”
  
  现在,再遇到这样的患儿,孟德光会非常有底气地说:“放心吧,在北京能看的病,我们这儿也能看。”
  
  过去的9年里,北京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推动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至如何搞科研做课题,下到如何和患者说话沟通,都是手把手地教,一带一出诊。
  
  “就拿我们肿瘤科来说吧,变化是脱胎换骨的。”孟德光说,他们科室成立以来,从四五个医生发展壮大到十多个医生,人才团队逐渐成形。科室还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术中体腔热灌注化疗治疗”。2023年4月,科室被国家卫健委评为全国首批“优秀儿童肿瘤监测点”。
  
  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有很多“0”的突破:科研经费项目由0项到40项;科研经费由0元增加至287万元;SCI论文发表数量由0篇到24篇……2022年5月,医院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
  
  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下扎根”
  
  杨玲玲是望都县医院的儿科医生。今年3月,她到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进修。笔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跟科室主任学习如何诊断酮症酸中毒。这是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以前在县医院,杨玲玲很少碰到这种病例。
  
  查房、旁观手术、讨论病例……来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进修的这几个月里,杨玲玲收获满满,她也非常珍惜这次进修的机会。“对于我们这样的县级医护人员来说,能够学到国内领先的诊疗技术,太难得。”
  
  2017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充分发挥专科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牵头成立以北京儿童医院为核心,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为纽带,13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保定市儿科医疗联盟”,联合10家市级医院、38家县区级医院、86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起四级医疗服务体系。杨玲玲能有这样宝贵的进修机会,就得益于这个医疗联盟的组建。
  
  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下扎根”。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对外联络办副主任冀虎介绍,保定市儿科医疗联盟组建后,他们不断整合现有区域儿科医疗资源,把托管模式延伸到联盟内,发挥协同作用,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共享北京先进经验,整体提升区域儿科医疗水平,形成了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
  
  向下,再向下。4月30日,一个别具特色的“互联网+儿童医疗诊室”在蠡县辛兴镇北宗村成立。这是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在保定成立的首个“互联网+儿童医疗诊室”。
  
  在这里,线上就诊、远程会诊、绿色通道转诊、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服务,通过一台触摸式电子设备就能实现,让“足不出村,隔空看病”成为现实。
  
  当天,辛兴镇北宗村小学的一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诊室里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消化科的医生问诊。针对这个学生的病情,医生给出诊断,并隔空开药。“在村里,也能找北京的专家看病,方便又贴心。”该家长连说“太幸运”。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如果孩子需要进一步治疗,诊室还开通了绿色转诊通道。
  
  京冀携手,就这样打破了医疗资源分布的时间和空间局限。与北京同质的优质医疗资源,就在身边。
  
  记者感言
  
  多方共赢,来自体制机制创新
  
  这是一次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双向奔赴”。
  
  2015年5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正式由北京儿童医院托管,增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牌子,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家跨省托管的公立医疗机构。9年间,跨省托管实现了多方共赢。
  
  从北京层面看,非首都功能疏解效果持续显现。从保定层面看,全市医疗机构儿科诊疗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从医院层面看,管理水平上档升级,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科教、职工面貌及业务收入均大幅提升。从患者层面看,保定和周边省市患者就近、高效地享受到与北京同质的优质医疗资源。
  
  顺利实现跨省托管,得益于京保两地党委、政府以及两家医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倾力协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各项政策方面提供的全方位支持。9年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大力支持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建设,选派精干团队、专家赴保定实施“传帮带”,河北省卫健、医保等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两地的大力支持,推动“跨省托管”开花结果。
  
  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成功实践,来自体制机制的创新。医院通过引进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建立700多项规章制度,从根子上对保定市儿童医院进行了一个“大换血”,促进其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和提升,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治理、精细化迈进,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和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推动医院达到了三级儿童医院水平,实现了医院品牌、技术、管理的重塑,赢得了保定乃至河北、全国病患的信赖和认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北京儿童医院通过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技术攻关、教授带学等方式,对保定市儿童医院深入开展“传帮带”,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由此可见,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必须把人才引育作为区域合作的源头活水,真正做到引人引智、为我所用。
  
  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高质量区域内循环,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的关键举措。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不断创新协同机制和合作模式,才能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真正实现京津冀三地目标一致、同向发力和发展一体。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