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民生
滨海新区:蔬果大棚长出的脱贫“示范”

2019-06-14 11:05   来源:津滨网

  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高质量推进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滨海帮扶”模式正逐渐成熟。

  为全面梳理报道滨海新区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方面的成果、做法、经验,深入了解对口帮扶地区的实际变化,切身感受对口帮扶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实惠,由人民网天津频道、新华网天津频道、海河传媒中心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天津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的“践行‘四力’扶贫报道西部行”大型采访活动昨日启动,采访组赴滨海新区对口扶贫、支援的青海、甘肃进行实地采访。从本期开始,本报紧密围绕“脱贫攻坚战的滨海担当”这一主题,全方位展示滨海新区在两地的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案例。

  13日,践行“四力”扶贫报道西部行采访组一行,一下飞机就直奔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直岗拉卡现代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园展开采访。

  据了解,尖扎县直岗拉卡现代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园位于尖扎县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为天津援建黄南州农业高新技术试点园,滨海新区投资建设四个现代化高标准温室大棚。“这四个大棚从去年6月开始建设,当年11月全部建成,现在已开始有收益了。”现代农业科技核心示范园负责人哈生云告诉记者,这四个大棚主要种植草莓、四季梨、辣椒,并进行花生、辣椒、生姜、土豆套种。由于当地气候的原因,诸如西红柿、辣椒、草莓等蔬果原来基本来自外地供应,当地村民很难吃到新鲜的蔬果。而如今,在滨海新区帮扶下,村民们吃到本地产的新鲜蔬果已成为现实。

  在哈生云的带领下,采访组钻进了其中一个温室大棚,看到在近一人高的秧上,西红柿已硕果累累。“这个西红柿是新品种,特别畅销,一上市就销售一空。”温室大棚管理员赵天露告诉记者,这4个温室大棚中,滨海新区不仅提供了资金帮扶,还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西红柿为例,去年11月正式栽种,然而冬天很难控制温度和湿度,会出现一系列种植难题。为此,天津的农科专家从种子和营养肥料的提供,到种植技术的传授,手把手帮助当地村民。“西红柿一共可以长六到七茬,每个温室大棚每茬大概收获3000斤。”赵天露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西红柿市场价每斤2.5元左右,每茬西红柿收获3000斤,一年可收获6到7茬,这样一个西红柿温室大棚一年可收入5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园区收入2018年已达80余万元,在此工作的当地贫困户收入也逐年攀升。“现在我家每年收入4万元左右,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已经脱贫的张老五告诉记者,他家里有三口人,儿子、儿媳因为身有残疾没有工作能力,全家一直靠政府的低保维持生计,再加上他种点地,每年全部加起来的收入也不到1万元。而如今在园区工作后,家里收入不断增长,住房也由从前的土房变成了十几间木房,儿子儿媳看病的医药费也不再成为困扰他的难题。“我60多岁了不仅能靠着自己的双手脱贫,还能学会一些技术和手艺,相信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张老五说,如今他在园区主要负责花卉大棚和葡萄种植大棚,在遇到技术难题时,天津农科院及新区相关专家送技术到农户,在专家的指导下,他慢慢能独当一面了……而在园区,像张老五这样的农户已经有10户,相信未来,在天津和滨海新区的帮扶下,加上当地农户的共同努力,脱贫户的数字将会逐渐攀升。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