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民生
东城戏剧进三河

2017-01-22 10:08   来源:北京日报

  62岁的解树桩是位“老文化”。他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干了多年文化工作,前些年退休后又成了三河的文化志愿者。处于三河文化生活中心的他,在自己的记忆里却搜索不到“戏剧”二字。“我们这儿没演过话剧,自己人不会,外面人也不来”。老解端着水杯带记者七拐八拐穿行在三河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地下迷宫里。这个庞大的建筑群落成于2014年10月18日,是河北省数一数二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可是打从开业起,建筑群里的综合大剧院也从来没上演过话剧。

  零的突破,发生于1月17日这天。

  综合大剧院一般逢周五晚7点有戏曲演出,可这一天,老解中午不到就守在剧院里看彩排。眼前的一切都很新鲜,舞台上没有出将入相一桌二椅,只有几块绘制着街景图案的木板当背景;演员一水儿的小年轻;不勾脸、不挂髯,台上台下都是一身平常打扮;一张口,一句唱没有,一堆堆念白、台词往外冒……“话剧,不赖。要我说,还挺带劲。”老解看着心里喜欢。

  来这里演话剧的,是北京市东城区的小剧场原创剧目《炒肝》和群众自编自演作品《老北京记忆》。大老远跑这里来演戏,有几个不得不说的理由。2017年是话剧艺术传入中国110周年,也恰好是东城区“戏剧东城”品牌创建10周年。在东城区,戏剧已经成为许许多多居民首选的业余文化生活内容,在这样特殊的年份开展更多戏剧创作和主题活动本就是意料之中。

  不过原本,喜欢戏剧的东城人和痴迷评剧的三河人各玩儿各的,没什么交集。但2015年10月21日起,根据京津冀三地文化厅局签署的《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北京市的朝阳区、东城区、海淀区,天津市的和平区、河西区、北辰区、津南区,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唐山市,一共11个区市的文化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这11个区市,都曾参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或示范项目的创建,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上处于各自所在区域的领先地位。联盟也算是强强联合,开始了优质资源共享。

  按照最初的约定,联盟每半年换一次轮值主席。去年上半年北京朝阳区担任第一届轮值主席时,一场京津冀民间花会展演汇聚了三地24支顶级民间文化队伍。五月里的大日头,也没挡住人山人海的观众把蟹岛度假村挤得满满当当。之后,唐山市评剧名家集体登台北京喜剧院;秦皇岛市小海燕评剧团携大戏《秦香莲》登台长安大戏院……红火热闹的文化交流一直没断过。

  今年下半年,该轮到东城区“坐庄”。“戏剧是我们的强项,也是公共文化建设的突出成果,自然想到去各地送戏。” 东城区文委负责人说,算算时间,要去那么多城市送戏剧,年初不行动起来,恐怕一年也送不完,这才有了“戏剧东城”京津冀文化交流活动走进三河市的活动。

  14时30分,《炒肝》正式开演。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导演孙哲,以及编剧李晓萌、制作人张丹妮等,共同讲述了一家老字号店铺的故事,一户手艺人传承“艺”与“德”的坚持,让台下观众看得入了戏。在唐山念书放假回家的大学四年级姑娘小陈兴奋地盯着舞台;不远处90后小伙子小丁的手机一直在暗了灯的剧场里嗡嗡震动。“我在朋友圈里晒了张图,结果好多人留言问我晚上还演不演,明天还演不演。”小丁说。19时,由东城区景山街道普通居民演出的原创剧目《老北京记忆》接着登台。因为是下班后的时间,观众明显比下午多出许多。舞台上,一条胡同两位街坊,老人们在闲聊中道出北京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像这样讲述东城故事的原创剧目,去年我们通过市场运作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一共创作了11部。”东城区文委负责人介绍,它们都将有机会,前往天津、河北的多个区市演出。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