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环境
谱好京津冀生态治理“协奏曲”

2020-05-29 10: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通过三地共同努力,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举世公认的成效。

  京津冀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血缘相近,协同发展有着天然的自然基础和人文基础。作为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齐抓并举,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阶段,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共同发力,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曲目中的每一章节都充满绿色音符。

  地理区域上的整体性决定了京津冀生态治理注定不是某一方的“单打独斗”,而是多方的“协同作战”。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先后实施,京津冀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在大气治理上取得显著成效,空气质量持续好转。成绩固然可喜,任务依然艰巨。京津冀三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发展的认识、需求和能力也不尽相同,在生态治理能力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大力做好生态治理领域的“加减法”,让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主体受益、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受限,能力强的地区帮助能力弱的地区补齐短板,进一步健全京津冀联建联防联控机制,争取三地生态治理“齐步走”。

  河北环绕京津,既要做好首都“政治护城河”,也要做好“生态护城河”。历经半个多世纪建设、倾注几代人心血的塞罕坝综合生态系统如今忠实履行着“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蓄水源”的神圣使命,护佑着华北大地的勃勃生机。推进国土绿化,必须守好发展与环保双底线,就像从事林业生产20多年的张利民代表所言,既要“扩面积”,也要“提质量”,才能构建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京津冀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能否持续深入推进,河北力量很关键,要将“塞罕坝精神”发扬好、将“塞罕坝经验”运用好,构建“护京津、绿燕赵”的生态长城,建设出金山银山,涵养出绿水青山。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生命、涓养灵秀,将水资源保护抓好抓牢是三地生态环境治理的重头戏。京津冀地区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对维护碳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影响天津、河北两地饮水安全的引滦入津工程,更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事业,必须在政策层面加以引导和监管,夯实水资源保护的根基。天津市制定的湿地自然保护区“4+1”规划、津冀两地协调推进“十四五”滦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有力推动了湿地资源保护和流域水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为进一步强化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区域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当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时代主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也必将进一步丰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要守住现在,也要谋划未来。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协同作战”契合人民福祉,也是发展刚需,谱好这一“协奏曲”定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注入更具北国特色的磅礴伟力和持久动力。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