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环境
京津冀PM2.5浓度4年下降27% 13城市臭氧年均浓度持续升高

2017-08-07 22:48   来源:每经网

  “大气十条”今年将进入考核期,尤其是京津冀地区,4年来大气治理成效到底如何?

  8月7日,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共同发布《京津冀2013~2016年区域污染状况评估》(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对4年来京津冀1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评估报告指出,同2013年相比,京津冀地区2016年空气处于污染状态的时间平均减少了17%,降至63%,改善明显。13个城市重度以上污染时间占比都出现大幅下降,平均从2013年的22.2%降至2016年的10.6%,降幅超过一半。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4年来,在空气质量6项指标中,虽然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均出现了降低,但是,臭氧年均浓度却在持续升高。

  北京PM2.5降幅最低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对京津冀空气质量改善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17年,京津冀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按照文件要求,今年正是大气十条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年。

  通过对京津冀13个城市的73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气象数据分析,评估报告认为,同2013年相比,京津冀地区2016年空气处于污染状态的时间平均减少了17%,降至63%。

  其中,PM2.5和PM10污染已经有了明显改善:13市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从2013年的100.1微克/立方米和182.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72.5微克/立方米和125.7微克/立方米,降幅达27%和31%。

  评估报告也指出,在京津冀13城市中,北京PM2.5年均浓度4年累计降幅最低,仅为6.7%,这导致北京的PM2.5浓度由2013年在13个城市中排名第10上升至2016年的第6名。

  对此,作为评估报道的起草人之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统计科学中心联席主任陈松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北京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机动车排放;另外一个是区域传输,这两方面都不易控制。

  评估报告介绍,京津冀PM2.5和PM10污染的改善主要出现在2014和2015年,2016年降幅明显减缓,部分城市甚至不降反升。

  评估报告介绍,就整个区域而言,只要2017年的颗粒物浓度比2016年没有大的反弹,京津冀地区应该可以完成大气十条所设下降25%的目标。

  4年间臭氧年均浓度上升13.3%

  近年来,在持续高压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PM2.5浓度出现较为普遍的下降,但臭氧污染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评估报告介绍,京津冀13个城市的8小时臭氧浓度近4年来一直在升高。2013年8小时的臭氧浓度大多分布在60~70微克/立方米之间,而到了2016年,大部分城市的年均浓度升高到70微克/立方米左右,其中三个城市(张家口、衡水和沧州)超过了80微克/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近地面的臭氧浓度超标对人体的伤害并不亚于PM2.5,它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由于臭氧是氧化性极强的催化剂,对金属、材料等均会产生腐蚀作用,还会降低植物光合作用,造成农作物减产。同时,臭氧可促使空气中的大量气体污染物转化为颗粒物,进而转化为PM2.5。

  如何在控制PM2.5浓度的同时遏制臭氧的增加,无疑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的当务之急。评估报告建议,要像管控PM2.5一样,对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主要污染区域设定臭氧改善的具体数值目标,以便采取有力措施及时遏制污染趋势,有效降低臭氧浓度。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