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环境
25条城乡结合部河流还清

2016-12-16 10:50   来源:北京日报

  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经过综合治理,越来越多的水脉被打通。在水脉恢复清澈的同时,原本被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违建占据的滨河地块也逐一清退,沿河建设绵延绿海。

  目前,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已还清25条河流,丰台、朝阳、通州、海淀等地,都形成了林水相依、水城共融的独特景观。市民不需出城,既能赏水泛舟,又能畅游林海。

  城郊重现清澈水网

  万木凋零的季节,京西南的小清河畔却别有韵致。河流顺地势蜿蜒南流,清澈见底,宽阔处露出秀丽小岛,岛上有苍黄老绿的树木和古亭,如同把江南水乡搬到了北方。

  然而,这条流经丰台、房山两区的河流曾是一条又窄又浅的“龙须沟”。一张拍摄于三年前的照片上,小清河河道狭窄,淤积严重,一侧是丛生的杂草,另一侧是遍布的违建。

  “永定河以西100多平方公里的降雨,最终都要汇入小清河。如果它排水不畅,一旦发生强降雨,西五环、西六环都会积水。”站在小清河边,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经过疏浚,眼前的河道拓宽到至少40米,行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排水动脉打通了,雨洪得以经由密织的水网快速下泄。今年汛期降水丰沛,小清河流域没再发生大规模漫溢。

  在河西再生水厂的膜处理车间,记者看到,污水经过初步沉淀、曝气之后,流入膜池进行过滤。面条状的膜组件上分布着0.2微米的小孔,污水在这里化为清流,主要指标达到地表四类水。再生水还会被重新注入河道,打造河流景观。

  小清河、凉水河、萧太后河、清河近年来一一疏浚拓宽、实现截污。目前,共有25条城郊水脉告别黑臭,重归清澈。

  腾退百万平方米为治河

  河道是一条“线”,治河却要从“面”入手。要彻底还清河流,首先就要掐断来自两岸的污染源。

  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地区,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快速聚集。本不应用于开发的滨水地带,也被小企业、违建、棚户区分割占据,再加上污水处理能力相对滞后,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河流遭受严重污染。

  “以前,河边是一眼看不到边的违建。”在小清河南岗洼河段,丰台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此前,不少房屋依河而建,不远处的砂石厂还源源不断把洗砂水排进河道。随着治河一截一截推进,违建也随之拆除。据统计,共拆除房屋2.5万平方米,路面1.8万平方米,违规企业也停产搬家。

  在本市东部,萧太后河全长22.5公里,从西大望路东流,在通州汇入凉水河。记者几年前走访时发现,受到两岸污水直排的影响,萧太后河的上下游一度呈现不同的水色。

  近日,记者又来到萧太后河马家湾段,河道两侧低矮的棚户区和小饭馆已所剩无几。据统计,朝阳区共腾退沿河违建和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超百万平方米,包括200多处出租大院、物流仓储和有形市场。被违建挤占多年的城乡结合部地区,终于能松口气儿了。

  一条河的治理,带动了一个区域的蜕变。环绕北京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正在因治河而变。

  每条河流都是生态绿廊

  走出篱笆房地铁站,正是小清河与喇叭河交汇处的三角洲,荷荡、苇丛、密林交织种植。据介绍,这处景观的设计意境是“看斜阳,观落鹭,不须归”。顺河再向南行,长阳码头公园今年刚落成,满眼深深浅浅的黄叶,是附近居民观景的好去处。

  在治理小清河的同时,房山区增绿4700亩,河流被银杏、油松、迎春、红瑞木环绕,成为房山新城的地标。

  近年来,本市治河理念在悄然改变。“以前,只要河宽、水清就齐活了。现在呢,要因地制宜打造开放式河道公园,形成林水相依、水城共融的生态带。”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运潮减河,两岸种植了30米宽的森林带,增强河流自净功能,涵养水源;在清河,生态带串起奥园、圆明园等景观生态区,引来几十只白鹭;在凉水河,镶嵌在闹市中的滨水林带能降噪吸尘、增氧增绿、改善气候。明年开春,萧太后河滨水绿廊工程也将启动,根据大开大合的河道形态打造不同的渠、河、湾、滩,留住漕运文化。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