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高层谈合作
挂职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 赵春华:人未谋面先立规

2017-08-04 09:13   来源:北京日报

  一年的挂职时间里应该做点什么?如何尽快融入挂职单位?如何在完成本单位工作的同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批百名河北来京挂职干部中,临时党委书记赵春华帮他们想好了……

  首个任务:起草指导意见

  去年9月,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赵春华到北京发改委挂职。

  与北京干部挂职河北的情况一样,河北来京挂职的100名干部之间,绝大多数也互不相识,只有少数因工作关系曾有过一面之缘。作为临时党委书记,赵春华最早进京,他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如何发挥好临时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大家聚在一起。

  “有组织,就要有纪律。”赵春华到京后,立即着手组建临时党委各个支部、起草相关制度。在此期间,他组织起草了长达6页的《挂职工作指导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推介河北。“河北许多县域的特色产业、资源,北京方面可能不尽了解。而不了解就难以精准、有效地对接。所以首先我们要求大家在各自领域充分地介绍河北。”

  第二步就是了解北京,在各自挂职的领域和北京对标,了解河北的差距。他说,当前河北的发展面临人才缺乏、贫困地区较多、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等短板,除了项目对接之外,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都需要学习借鉴北京的经验。

  “通过这种桥梁作用,让双方彼此更加了解,协同发展才能有更清晰的思路。”赵春华说。

  出谋划策:助推京冀合力

  来北京挂职之前,赵春华在河北省发改委主要分管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是“老资格”的业务干部。到京后,他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协同办主任,负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工作。

  迄今为止的大半年里,为加快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承接,赵春华参与了产业疏解配套政策、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意见等多项政策的制定工作,在两地产值分计、资质互认、人才资源流动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他带队十余次,奔波于石家庄、沧州、保定、张家口等地,为两地政府、企业牵线搭桥,助力北京企业“走出去”与河北企业“进京来”。

  赵春华举例说,今年5月份,石家庄市政府与中国市场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石家庄”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共签约17项,涉及金额达881亿元。此外,他多次去北京动批、大红门等地调研,认真了解企业在转移到河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要“推”“拉”结合,形成合力,疏解和承接才能快速见效。

  在赵春华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同时带动河北发展。“这需要北京发力、河北努力、形成合力。我所作的,就是‘助推器’的工作。”

  最大改变:打破定势思维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很多措施,挂职作为措施之一,非常有必要。”赵春华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从宏观政策到具体项目再到人员交流,都需要有互动的过程。大量规划、项目、人才的对接,可以通过干部相互挂职的方式搭建桥梁。

  “对我本人来说,这次挂职也是思想认识得到‘协同’的重要过程,拓展了视野、打开了思路。”赵春华说。

  让赵春华感到最明显的变化是,到北京挂职后站位发生了变化。他说,过去开展工作更多地是站在河北的角度看问题,如今则是客观地站在双方的角度,京冀两地有关部门在工作中也是从落实国家战略的立足点出发,很容易达成共识。

  “如果不打破以往惯常的一亩三分地思想,很多问题难以沟通、任务难以落实。”而从相互了解,到开始沟通,最终达到相互理解,双方的收获都弥足珍贵。

  人物独白

  事畅心齐人协同

  京津冀协同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人的协同”。挂职以来我最大的体会是,协同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领域的相互促进,更重要的是两地文化融合程度更加深入。如今两地合作,已经实现了从“地相接”到“人相亲”,呈现了“人熟、事畅、心齐”的新气象,大家同心同向同力推进工作,不再强调“你和我”,都没有了“小九九”,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协同发展战略意义重大,而其具体任务需要所有干部勠力同心地去完成。多年以来,河北干部养成了很强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他们责任感很强,河北的经济腾飞,我们更有信心!

  编后语

  在北京市委组织部和河北省委组织部的支持和引荐下,本报自今年5月19日起推出“我的挂职故事”栏目,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刊发了11篇文章,试图用11个鲜活的人物侧记,描绘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下,京冀两地200名挂职干部的“双城记”。第二届挂职交流活动即将结束,精彩挂职故事仍将继续。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