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高层谈合作
发改委:上半年京津冀等8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2016-08-26 14: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双创发展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介绍了上半年我国“双创”的总体情况,他认为,我国正处在创业创新的黄金期,呈现出“六增长”的发展态势。

  政府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作为

  为创业者“搭桥铺路”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国“双创”发展非常快,取得了很大成效。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8个单位为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几个月来“双创”示范基地发展很快,取得了一定进展。

  早在今年两会期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继承、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 。

  李克强总理也在今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明确了政府今年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作为: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让市场主体能够便利注册,证照合一;二是要为创业搭台,包括提供租金低 廉的众创空间,用好政府引导资金;三是进一步减税免费,使创业者能够轻装前进。

  我国处在创业创新的黄金期

  呈现“六增长”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创客群体不断壮大,“双创”氛围不断向好,“双创”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的作用日益显现。

  林念修表示,我国正处在创业创新的黄金期,呈现出“六增长”的发展态势,即: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初创企业用工需求迅猛增长、大型企业“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技术市场交易明显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新三板挂牌企业翻番增长。

  中国经济网记者关注了一组数据,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262万户,同比增长28.6%,平均每天新设立企业1.4万户。从结构上看,新兴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占比持续上升。6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新增企业2.8万户,同比增长36%。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来,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实践表明,“双创”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的重要动力。

  创业者融资仍旧困难

  林念修:偏紧的创投市场更有利

  尽管我国双创环境在不断优化,可目前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融资依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目前投资者还是相对谨慎的。

  对此林念修表示,我国的创业投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

  他说,创投市场的形势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前两年创投资本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些增长消化了市场积累的可投资项目,前些年市场积累了一批优质的项目,大部分都被消化了,再加上一些新的创业项目培育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创投市场优质项目的供给相对创投的资本存量出现了相对不足的现象,创投资本在投资行为上出现了“静默期”,这是正常的。

  林念修认为,前几年由于创投投资机构增长过快,确实少数投资人对个别项目的价值判断出现一些偏差,估值过高的情况也有。经过近一两年市场的自我修复调整,当前我国创投发展正在回归理性 。从国际经验来看,相对理性、适度偏紧的创投资本市场更加有利于引导创业活动的科学发展,更加有利于推动创业项目的优胜劣汰,更加有利于提升创业者的业务拓展能力。

  力促京津冀等8个地区形成改革成果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上半年,在京津冀、广东、四川、武汉等8个区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我国出台实施《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在部分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部署建设28个双创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创办高水平、专业化的众创空间。

  现阶段,林念修表示还会继续大力推进“双创”工作。他强调,要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京津冀等8个区域尽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建设好首批28家双创示范基地,梳理各地新思路、好做法,打造“创响中国”好经验,及时向全国推广。

  他认为,下半年年还要狠抓落实,加快出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与服务指导目录》,制定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同时做好各项双创政策的督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都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使创业者充分享受政策的便利和实惠。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