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产业
推动链式布局 打造承接平台

2023-02-07 09:29   来源:河北日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唐山市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力促公共服务领域协同合作。

  
  2022年,唐山共实施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374个,总投资2611.6亿元,完成投资645.2亿元。
  
  以链式布局承接京津产业,在协同发展中培育新动能
  
  加紧联系对接,加速手续跑办……连日来,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上上下下都在为签约项目迅速落地而忙碌。
  
  在2022年7月5日举办的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招商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15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207.3亿元。这些项目涉及冶金装备制造、炼钢辅助新材料、新能源管材制造等领域,均是唐山市打造现代化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重要的是在对接中培育新动能,寻找转型方向。”唐山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处长李晔说,借助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唐山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链条,通过开展链化升级行动,实施稳链补链强链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为与京津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唐山坚持重点突破、深度融合,围绕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链,积极推动与京津区域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场景共用,构建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共同打造钢铁、石化、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世界级产业链集群。
  
  2022年10月28日至29日,唐山市第一届“凤还巢”人才发展推介大会、第十二届河北省沿海经济崛起带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唐山市第二届高质量发展人才技术交流大会举办。活动中,包括新能源与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化工等多个产业在内的14个项目现场签约。其中,唐山霍洛斯科技有限公司与天津大学高端培训基地主任李彦辉就“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巡检飞行器技术研发”项目开展合作,将实现对长距离输油管线异常点的自动识别、报警、适时监测。
  
  以链式布局承接京津产业,离不开创新链协同。唐山市积极对接京津创新源头,聚焦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拓展“京津研发、唐山转化”“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创新模式,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京津等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试基地、转化基地、科创园、孵化器,吸引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来唐创新创业,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在京津冀互认制度,积极吸纳京津等地创新资源。2022年,唐山累计引进京津等地科技成果(项目)151项,对接引进了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128家科研院所。
  
  加快承接平台建设,畅通对接合作机制
  
  冬日时节,鑫华源曹妃甸智能停车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机械加工、焊接、组装等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从北京到曹妃甸,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00天。”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在曹妃甸投产两年多的时间里,年产能力已达3万车位。
  
  2014年京冀两地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以来,曹妃甸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北京项目250个,总投资2679.36亿元,签约北京项目474个,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战略合作区基本形成。
  
  全力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是关键。唐山全面加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两个承接主平台建设,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
  
  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过程中,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入挖掘央企二三级分公司和京企资源,精准对接在京金融机构、高校院所,引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北京重要出海口,并加强与滨海新区联系,推动与天津港深层次合作,共建环渤海自由贸易港群。同时,持续引进医疗、教育、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将曹妃甸打造成为京津产业转移首选地、协同创新新基地、非首都功能疏解新空间。
  
  与此同时,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与天津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对接、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打造与天津合作的“桥头堡”。
  
  主平台“昂首阔步”,特色平台“多点开花”。唐山以玉田老字号产业园、滦南(北京)大健康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为主战场,瞄准北京产业转移、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科技创新资源外溢的需求,围绕承接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引入北京向外疏解的优质资源,培育发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支持各县区加快现有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完善提升,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实现错位共赢发展。
  
  打造承接京津产业合作支撑地,对接合作机制的顺畅性是关键。唐山加快推进与京津协同发展的要素市场建设,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其中,着力破除劳动力、人才跨地区流动壁垒,推动人力资源、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人才流动管理有机衔接,推动京津唐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职称评审证书、科技创新券等方面互通互认。在干部互派共用方面,自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理机构正式获批以来,北京市、唐山市选派干部进驻,建立完善了京唐干部共管机制。目前,第五批北京挂职干部正在开展工作,实现了京冀两地干部交流学习良性互动。
  
  为保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顺利落地,唐山建立要素共保机制,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一口受理全程服务”,通过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落实了项目落地全程代办一条龙服务和项目建设投产一条龙服务。唐山还加快完善一体化监管机制,加快推进标准互认,探索开展区域统一标准试点,加快在市场监管科技一体化发展、电子营业执照统一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特种车资质、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纳税资质、金融信用等级等互通互认。
  
  “我们将通过积极参与统一的资源环境市场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商事制度集成化改革,推动京津冀区域内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让对接合作机制愈发通畅。”唐山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朱杰华表示。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