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京津冀一体化 > 产业
委员屈庆超建议:联合京津冀编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规划

2020-01-15 12:29   来源:新京报

    政协北京市十三届三次会议正在北京召开。1月14日,在第二次大会发言上,来自科学技术界别的政协委员屈庆超做了题为《加快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的发言,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三地产业定位和区域重点产业链分工。

    京津冀产业协同要在产业链上形成良好协作关系

    作为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分析师,屈庆超首先提到龙信数据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研发的“朗润龙信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他表示,2014年,指数预测“南热北冷”,南北经济差距会进一步扩大;2015年,指数显示出了“中部崛起”的数据表征。事实已证明,当年的预测成为现实,而今年指数显示未来北京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屈庆超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城市的竞争演化为城市群的竞争。产业协同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形成区域经济内生动力系统的基石。

    针对京津冀产业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屈庆超提到了三点,分别是顶层设计不足,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链碎片化现象明显,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深度不够;区域全产业链布局的政策体系不完善。

    屈庆超表示,在京津冀全产业链协同中既要有自己的“王炸”,即突出优势产业,更要与队友配合组成“拖拉机”,即在产业链上形成良好协作关系,“拖拉机”越长,产业链就越完整。区域的竞争是不同系统间的竞争,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建立起点、线、面、体多维复合的系统优势,切实发挥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作用。

    重点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

    屈庆超从顶层设计、要素连接、重点领域、技术支撑、管理模式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屈庆超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产业协同发展合力,由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联合三地编制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三地产业定位和区域重点产业链分工。

    他还建议,畅通要素循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要在数据链、产业链、人才链、空间链、技术链、政策链等多维经济要素上形成增强反馈,如加快探索建立企业资质标准互认、优势产业政策跨地共享、人才社保政策衔接等相关机制和制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是屈庆超提到的应重点关注的产业。他表示,推动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和延链,要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在重点产业上,通过建立产业基金、人才引进、财税奖励等方式强化优势产业,并在链条延伸上加强三地分工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协同格局。

    屈庆超还建议,运用大数据构建京津冀全产业链动力系统平台,有效开展产业诊断、布局规划、精准招商、动态监测、政策评估,在产业动力上形成系统闭环。

    最后,屈庆超建议,围绕经济发展采用“链服务模式”,通过高质量动力系统的构建和多维经济要素链的连接,精准识别影响经济发展和系统反馈中的“梗堵”位置,即时优化调整,增强首都经济内生动力,构建首都经济治理的新模式。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