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医药资讯
医科达刘建斌:技术创新将破题肿瘤精准放射治疗

2018-10-08 11:08   来源:经济观察网

  再过一个多月,全球首台高场强磁共振发放疗系统要在中国展示。这个计划,让医科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科达”)中国区副总裁、市场总监刘建斌感到兴奋又紧张:“这台设备将是对传统肿瘤放疗技术的颠覆性创新。”

  1972年在瑞典成立的医科达已经进入中国36年,专注为全身肿瘤和脑部疾病提供放射治疗解决方案。不论既往的医疗从业经历还是如今供职于医科达,刘建斌心中一直有组令他感到忧虑的数据:在发达国家,有60~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放疗,而我国的平均水平仅在30%左右。

  从数十年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来看,刘建斌总结,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这样最先进的技术将大大提高肿瘤放射的效率。而未来技术的创新要更多的服务于两点,首先是向医生和患者提供智能化的肿瘤治疗方案;其次,根据中国的特点,如何实现跨院区、跨省甚至跨国的个性化精准治疗。

  刘建斌认为,解决这两点才能够加快填补30个点的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国内和国际主要诊疗方案供应商未来竞争的着力点。

  创新技术推动精准放疗

  让刘建斌颇具骄傲的高场强磁共振发放疗系统叫做Elekta Unity,通俗理解,这台机器将最先进的放射治疗加速器、1.5T高场强诊断级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以及在线自适应放疗流程软件系统,这三个最先进的技术有机的结合到了一个平台之上,从而达到精准的“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Elekta Unity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靶区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肿瘤组织在治疗期间移动,或者肿瘤形状、位置、大小发生改变,医生都能精确定位靶区,进行靶区追踪治疗。在治疗后,可对肿瘤进行影像学成像的分析及定性,通过磁共振功能影像对肿瘤进行治疗后的评估。ElektaUnity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颠覆整个肿瘤放疗的模式和流程,为每一位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和高质量医疗服务” 刘建斌说,9年前世界上第一次有人提出将放射治疗加速器与磁共振相结合的设想之时,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没想到医科达现在做到了。

  据悉,2018年6月,Elekta Unity已经正式获得CE认证,2018年底,全球将有20多台Elekta Unity将投入临床使用。

  刘建斌认为,在肿瘤治疗中,个性化精准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医疗机构需要的是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不单单是某种设备或系统。 “癌症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不只是手术、化疗、放疗那么简单。”

  据悉,恶性肿瘤是目前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肺癌居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六例死亡中就有一例是死于癌症,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1400多万,联合国更预计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将超过1310万。

  癌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三种治疗手段对癌症治疗贡献率分别为27%、22%和6%。作为癌症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 放疗是利用高能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来治疗肿瘤。放射线破坏照射区(靶区)的细胞,使这些细胞停止分裂直至死亡。放疗的目的是尽最大的努力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组织。

  刘建斌介绍,医科达的“精准治疗”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医疗器械的精准化,是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来保证器械的精准的;其次,智能化的算法能够为医生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方案;第三,医科达拥有一套自己的肿瘤信息管理系统及治疗计划系统,这套系统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从患者到医生、护士、技术员,各个方面的人掌握的信息是完整和准确的。”据了解,这套系统目前已经占到国内市场90%的份额。

  个性化治疗的未来

  上述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中国的恶性肿瘤病种和诊疗都有其“中国特色”。其中,最明显的一项是,在发达国家,60%-70%的肿瘤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放疗,但是我国的平均水平在30%左右。“制约我国肿瘤放疗的瓶颈和突出问题是专业医技人员匮乏、先进放疗设备不足和治疗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刘建斌介绍。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刘建斌看来,提供跨院区、跨地域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将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也为像医科达这样的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6月,医科达中国与百洋集团旗下百洋智能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医科达方面宣布将在其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引入Watson for Oncology (WfO沃森肿瘤),这个合作的意义在于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中来。

  Watson for Oncology 可以被理解为是一套人工智能系统,由 IBM 和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MSKCC) 联合开发,它储存并学习了该中心大量肿瘤病例,超过300种医学专业期刊,超过250本肿瘤专著, 和超过1500万的论文研究数据,以及基于NCCN的癌症治疗指南和MSKCC多年癌症临床治疗实践经验等。

  “医生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而Watson for Oncology可以增强医生的学习能力,部分替代医生的工作,但是医学诊疗关键的是要在信息基础之上作出判断,因此最终做出判断的仍然是医生。”在刘建斌看来Watson for Oncology将起到一个辅助诊疗、辅助决策的作用。

  刘建斌进一步介绍,医科达与百洋之间的合作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破题跨区域多学科规范化肿瘤治疗的难点。“通过这套体系,我们能够给患者和医生提供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不只是局限于肿瘤的放射治疗。”

  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推进及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人工智能+医疗”将成为解决医疗资源不足、提升医疗领域生产的重要推动力。IDC Digital预计,到2020年医疗数据量将达40万亿GB,数据生成和共享的速度将迅速增长,其中八成的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机构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辅助诊疗、药物挖掘、医学影像、基因组学等细分场景。

  刘建斌补充道,引入Watson for Oncology,医科达数字化放疗解决方案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医科达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和完善智能化的个性化精准放射治疗方案,最后能做到各肿瘤的精准化综合治疗,这也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