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
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真的实现医疗保障了吗?

2024-03-14 09:30   来源:红网

  “我不知道去哪里报销,定点医院让我去校医院,校医院又说不归他们管。”“已经气哭了,请问大学生医保报销为什么这么难?刁难学生吗?”“校医室就是最没用的地方,连个感冒都治不好,还要开转院单保险,他开好我都好了……”和医保“搏斗”后的大学生纷纷在网络上吐槽自己的遭遇。大学生医保本是国家专门为“入不敷出”的大学生群体提供的福利保险,而在实际落实中,医保使用却存在诸多不便利,大学生们“苦在心头口难开”。

  
  学生意愿何从体现?国家鼓励大学生参保,到部分高校落实就变成了“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参加”。我们怎样了解政策?缺乏医保使用的普及教育,大学生被信息差隔绝,增添了使用医保的难度,自身的健康权益不能得到保护。
  
  参保金额与起付线方面,各地区医保金额不统一可能引发对于社会公正的质疑。且对于大学生这类无收入人群而言,起付线过高导致医保使用门槛过高。以大连某高校2021级学生为例,2021年缴纳医保费用320元,2022年350元,2023年是350元,总共为医保缴纳1020元。虽然校医院没有起付线,但其医疗水平往往使同学们“避而远之”,只能选择校外就医。而一级医院起付标准为150元,二级医院250元,其他三级医院350元,特殊三级医院500元。距离该校最近的一家医院是特殊三级医院。大学生课业紧任务重,想在繁忙的一周中花最少的时间问诊,这家起付标准高昂的医院只能是多数学生的选择。
  
  医保使用过程中,流程繁琐是最大问题。部分高校校医院医疗水平落后,因此学生多选择到校外定点医院就医。而在校外定点医院想要使用医保还需要先到校医院转诊,制度繁琐,不符合居民医保的常规流程,影响学生就医体验。就诊后的报销环节也是举步维艰,定点医院和校医院轮番“踢皮球”,学生“报销无门”。还有特殊情况比如异地就医。大学生按照学籍地参保携带性差,在寒暑假回家就医、异地实习就医时都无法享受医疗保障。
  
  不是我们不想用,而是医保太难用。大学生医保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便利。为提升大学生幸福指数,在医保使用环节应当简化流程、取消转诊制度,允许学生直接到定点医院就医,允许消费医保卡内已存金额。明确报销单位,将责任落实到人,让学生报销一步到位。针对异地就医问题,推动全国医保一体化进程,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确保大学生在异地就医时也能享受医保待遇。
  
  在投保环节,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避免强制参保。同时要加强医保政策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医保政策的认知度和使用意愿。
  
  调整医保金额与起付线,各地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医保金额,确保公平合理,也减轻大学生的就医负担。
  
  医疗保障制度不是下通知、缴完费就能实现的,从根本来看,国家应提升高校内校医院医疗水平,让学生足“不出门”治好病。如此,中间的转诊、报销、高起付点等问题也便迎刃而解。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