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
将医疗集采拿回扣扼杀在萌芽状态

2023-08-04 07:53   来源:新京报

  “灵魂砍价”还没有“砍”到位。

  
  近日,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医保局在内九大部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有超过150位医院书记、院长被各地纪委监委通报,主要涉及在药品采购、医疗器械及耗材采购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集采之后,院方依旧还有拿回扣的现象。
  
  从报道可知,当前医药购销贿赂的一些老套路并没有消停,值得警惕的是,受取消药品加成、医药代表得到严管等影响,老套路又出现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集采拿回扣,这是过去不曾出现、对未来影响很大的一种新现象。
  
  集采拿回扣受到高度关注,是因为集采既是大幅降低药品与耗材价格的重要手段,又被当作医疗反腐的制度性设计,尤其在整治医药购销贿赂方面,一度被看好。
  
  集采被公认具有反腐作用,主要因为“灵魂砍价”动辄降价七八成,似乎已十分接近成本价,药企利润空间很小,只能薄利多销,没有能力再搞“带金销售”了。
  
  但目前看来,集采后仍有“余钱”用于回扣,说明一些集采药品的“灵魂砍价”还没有“砍”到位。做足成本核算功课,让参与集采的同类产品竞争更激烈,取消或暂停行贿企业的集采资格等,才能进一步挤掉药价中的“回扣水分”。
  
  而且,以量换价之后,采购方能够确保基本销量,让药企无需通过贿赂等不正当的方式来扩大销量。
  
  但药品经集采中标后,仍出现给回扣促销现象,或许是因为药企对承诺的基本销量感到不满足。更大的可能是,药品虽中标,却面临“入院难”等困境,甚至刻意被医生弃用,不用回扣“开路”,就难以保证基本销量。
  
  因此,对于集采药品“入院难”,以及未中标药品反而更受青睐等现象,相关部门还需强化治理。
  
  尤其是,“双通道”(即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保障渠道要畅通,处方流转也要顺畅,确保药店有能力大量供应集采药品,让少数医院和医生对集采药品的故意弃用显得微不足道。药店有基本销量作为底气,药企自然不愿再额外承担“回扣成本”。
  
  除继续完善集采与药品供应规则之外,还应对集采拿回扣现象给予严厉打击。新的乱象出现之初,正是治理的最佳时期,将集采拿回扣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避免其成为普遍现象。
  
  药品与耗材集采,是近几年来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医改成果之一,老百姓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实惠,也对集采扩大范围充满了期待。然而,这项成功医改若被“回扣缠身”,不但医改成果可能被侵吞,而且这项医改前景也会被蒙上阴影。
  
  因此,突出整治好集采拿回扣等新的腐败现象,更显紧迫。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