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央企医疗机构改革进入尾声

2021-12-31 14:23   来源:新华财经

  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业所办医疗机构中,1154个改革完成率达到99.6%,228个移交地方,359个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360个实施关闭撤销……这是近日国资委公布的一组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情况的数据清单。近年来,国企办医一直是医疗改革的关注焦点之一。

  事实上,在市场化浪潮中,从企业医院改制初始到国企办医深化改革,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经过不断“洗礼”。那么,它们究竟面临着怎样的难题,如今又发展到什么程度,接下去又将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就此展开调研采访。

  资源整合

  央企“再造”大型医疗集团

  “曾有一位出现心梗的患者家属打电话叫救护车,后来患者到医院做检查上手术台,仅仅用了38分钟。患者在120分钟心梗黄金救治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这是华润集团华润健康副董事长于海了解到的集团所属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一个高效服务患者的典型案例。

  于海介绍,华润健康在2017年后完成了辽宁健康产业集团、江西能源集团、山东重汽集团、中国船舶集团、招商局下属的辽港集团等一系列的国有企业医院改革工作。近几年来,这些医疗机构持续优化医院运营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医护人员积极性,全面提升医院技术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患者的就诊体验也不断提升。

  截至目前,华润健康共有医疗机构182家,其中三级医院14家,床位合计27000余张,年诊疗过千万人次,医疗机构年营收规模过百亿元,已成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的国有综合性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据记者了解,在本轮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中,共有华润集团、国药集团、中国通用、中国诚通、中国国投、中国国新等6家中央企业可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目前,仅上述前三家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数量已经达到近500家,床位7.8万张,可以说,几个新的大型医疗集团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这些医疗集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央企业办的157家医疗机构纳入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和疑似病例收治医院,6万余名医护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在关键时刻经受了考验、彰显了担当。

  “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唐祖君说,深化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既有利于国有企业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更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更有助于深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据了解,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主要包括4种方式:一是鼓励移交地方管理。二是支持以健康产业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对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三是规范推进重组改制。引入专业化、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有序规范参与重组改制,优先改制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四是有序实施关闭撤销。

  降本增效

  国企办医在改革中“浴火重生”

  如今,在辽宁阜新的一家华润健康所属的医院正出现一种新的景象,前来就诊的老百姓数量每年同比都在增长,为当地公立医院有效实现了患者“分流”;一些在外地大医院上班的医护人员则向该医院提出了“回来就职”的想法。

  事实上,在早前的一段时期内,国企办医因为投入不足,部分设施设备陈旧,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发展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一位医改方面的研究人士举例说,过去还有个别煤矿企业的医院,对那些做手术的医疗专家在制定薪酬分配机制的时候,还出现过不能比挖煤的工人薪酬高的“特殊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人才流失,经营不好就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有鉴于这些情况,于海介绍说,在改革过程中,华润健康按照市场化的薪酬分配体系,结合医疗健康行业特点,全面推行医疗薪酬绩效改革。以近年改革的辽健集团为例:建立与业绩考核紧密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整体向一线业务单元倾斜。同时,由集团核定绩效总量、明确分配导向、医院自主分配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激励业绩突出科室,最大化调动管理骨干和业务骨干积极性。通过改革,华润辽健在业绩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医院员工的薪酬人均涨幅11.8%,形成了全员创造价值、正确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的良好组织氛围。

  “医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就医环境和服务得到不断提升,在相同或者更低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前提下,老百姓也更愿意来这些医院看病了。”于海说,改革前,辽健集团所属31家医疗机构中亏损22家,合计亏损约1.6亿元。改革3年后,亏损医院减少至6家,亏损医院总计亏损额不到1200万元,基本实现扭亏,同时,辽健集团的整体经营效益大幅增长,所属医疗机构在当地的医疗服务过程中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高度认可。

  在北京的另一家通用技术集团所属航天中心医院也有了别的一番景象,经过几年的不断改革,该医院已经成为一所学科完备、功能完善、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目标是“创建一流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目前,该医院入选了国资委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的名单。

  “经过几年的不断改革提升,通过运营分析及绩效改革,降低药耗成本,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提升床位使用率及人员效率。这些标准化建设,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全面推动降本增效。”通用技术集团副总经理谢彪说,2019年以来,集团累计批复医疗机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个,投资总额约20亿元。同时,还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动授放权。对经营情况较好的医疗机构逐步加大授权额度,给予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释放医疗平台发展活力。

  据记者了解,在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中,“降本增效”成为被多方提及的关键词。业内人士指出,国有企业办医院时以公益性为主是基调,同时将精细化的经验运用到这些医院改革管理中是优势,而在改革的洗礼中这些医疗机构降本增效则是关键。因此,在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的改革中,降本增效不仅能够以更低的看病价格更好的环境为患者提供服务,也能让这些医疗机构“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发挥特色

  在评估检查中迎必答题

  国资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业所办1154个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完成率达到99.6%。其中,228个医疗机构移交地方纳入当地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59个医疗机构通过中央企业内部整合等方式,实现专业化运营和集中管理;202个医疗机构通过重组改制、托管、交由地方专业化平台等方式推进改革;360个运营困难、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办医疗机构,有序实施关闭撤销,妥善安置了医院职工。

  唐祖君在近日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媒体通气会上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加快完成医院改革扫尾任务,指导中央企业开展“回头看”专项检查评估,确保改革经得起检验。同时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发挥重点企业全产业链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加强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事实上,这些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资源整合央企除了“常规动作”之外,也结合自身企业特色不断创新发展。如通用技术集团将继续聚焦民生关注,推进“小通诊所”建设。同时打造央企医疗健康养老“主阵地”,整合上下游优质企业,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优化健康养老产业链。国药集团则将围绕“医康养+医药+保险”生态建设,与商业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创新机制和模式,探索支付制度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唐祖君还提到,将加快出台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医疗健康集团可持续发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就提到“优化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发展”。

  于海说,华润健康将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坚持医疗公益性和灵活运用市场化机制、坚持务实、专业、程序合规。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以实际行动高质量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改革重任。

  业内人士指出,国企办医院是近年来医疗改革的关注焦点之一。时至今日,国企医院未来发展也将迈入下一个阶段。特别是改革完成后如何保持良性的、具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将成为今后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