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中医药迎来走向世界最好时机

2020-01-14 13:13   来源:人民网

  面前的奥兹先生,彬彬有礼、笑声爽朗,聊起中医来如数家珍。

  从1992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开始,美国知名健康节目《奥兹医生秀》的主持人迈哈迈特·奥兹,就萌发出对中医药浓厚的兴趣与喜爱。几十年来,这位在美国近乎家喻户晓的名大夫也在寻找一种途径,让中医与西医更好对话,以实现保健与治疗的目的。

  近日,奥兹来到北京。在这个于他而言拥有特别意义的城市,奥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中医药之间的这段奇妙缘分。

  “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许多宝贵财富,中医药便是其中之一”

  1992年,当奥兹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曾亲眼目睹老中医为患者号脉、检查患者的舌头,东方的传统医学令他着迷。

  当时,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流使者的身份来华的奥兹,前往北京阜外医院与中国医生共同探讨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或许他本人也未曾想到,那一次来到中国,最大的收获竟是与中医有了一段不解之缘。

  “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许多宝贵财富,中医药便是其中之一。”奥兹如是说。尽管发源于中国,但在他看来,中医的许多理论与治疗体系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适用,他相信,会有更多人接受中医疗法并喜欢上这种有别于西方医学的诊疗方式。

  面前的他,一如主持《奥兹医生秀》时的侃侃而谈。这档风靡全球110多个国家的知名健康节目,拥有不少粉丝,而他本人也是美国心脏手术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专注于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从20多年前那段跨越太平洋的缘分开始,奥兹就慢慢爱上了中医药文化,他还曾专门来到中国,录制中医药的相关节目向全球介绍中医奥秘、介绍中国的健身文化。那时候,他还饶有兴致地体验和学习了太极拳,一招一式颇带着几分东方神韵。

  “西医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比如‘为什么人会感到疲倦’”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药为何让奥兹如此着迷?他告诉记者,相较于西医,中医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人体进行自我修复和疾病预防。“西医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就比如西医没有办法回答我们‘为什么人会感到疲倦’。中医讲究人要保持‘阴’和‘阳’之间的平衡,人体所感的舒适也与之有关。很多西医回答不了的问题中医其实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放眼世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使用中医药。在奥兹看来,中西医之间固然有诸多不同之处,但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有时可同时进行、互为帮衬,帮助患者重获健康。

  在美国,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了解和尝试中医,但比例仍相对较小。但奥兹始终对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在他的身边,使用诸如针灸等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的朋友的数量也一直在增长。“加强中西医的合作将更好地改善许多人的健康状况,美国文化提倡的也是兼容并包,我们都希望能为家人提供最好的照护。因此,我相信中西医终有一天会成功‘联姻’,一些制定有严格标准的企业很可能会成为这个过程中的助推器。”

  “随着对中医药治病原理挖掘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中国国内,关于中医药疗效到底有多大的讨论,始终在进行。

  面对一些质疑中医的声音,奥兹认为,中医药在发展进程中还应进一步重视对于药理方面的研究,这能够让公众更好理解中医药的工作原理,揭开“神秘面纱”。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中医药的病理性研究中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趋势。随着对中医药治病原理挖掘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奥兹说。

  2019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外感病、脏腑证等中医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堪称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也是中医药在国外得到越来越多认可的明证,这让奥兹也感到非常振奋。“中医药已经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的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更让他看到了“他山之石”的契机。奥兹认真算了一笔账:“改善健康方面投入1美元,预计可以节省3美元的医疗保健费用,这种投资非常划算,美国应该学习。中国致力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在实施‘健康中国’计划中所付出的努力、得到的经验非常值得在美国推广。”

  这位与中医有着深刻缘分的美国医生,已经开始计划新的一年里来华的行程,他的语气中满是兴奋和期待。“每次来到中国,我都会学习更多的东西。每一年,我都尝试去体验中医药中新的内容与不同部分,现在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兴奋。”奥兹说,“在向世界传播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瑰宝的进程中,我能做的还有太多太多。”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