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迈好中医药发展新步伐

2018-08-17 11:12   来源:健康报

  《中医药法》及配套政策相继出台,给中医药事业带来发展的春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药事业发展从此大路通畅。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难题和挑战,考验着各方智慧。

  管理要摆脱“高位截瘫”

  首当其冲的难题,就是全国中医药管理体系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各地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倒逼各地尽快提高管理能力。

  调研显示,全国有9个省份明确指出管理体系不健全,尽管各省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部分市县由于编制原因无法安排专人负责中医药工作。特别在县级,受到编制限制等原因的影响,机构和人员编制难以落实,国家中医药政策在基层难以及时贯彻执行。各省在管理体系建设中呈现“上冷下热”的现象,导致管理系统依然“高位截瘫”。

  随着《中医药法》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中医药服务的监管需求与监管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将逐渐显现,不仅会影响中医药的规范发展,也会影响《中医药法》及其配套政策的贯彻实施。与此同时,中医药监督执法队伍在部分市级、县级较为薄弱,一线监督执法人员相对不足。

  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中医药管理体系与中医药执法队伍必须进一步健全,各地政府及部门应按照《中医药法》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国家、省、地市和县四级中医药管理体系与监督执法队伍,确保《中医药法》各项制度落地见效。

  探索中医专才培养模式

  《中医药法》第四章第三十三条提出,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但目前对中医人才的评价趋同于一般自然科学学科的评价,包括对实验研究和外语能力的要求,并不合理。”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指出,尽管有不少质疑声,但真正体现中医特点的评价体系和促使中医专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尚未建立。

  从事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多年的李灿东指出,目前,中医高等教育大多仍参照西医的课程范式,侧重现代医学理论和还原思维模式的训练,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医学术的传承。“临床中医师普遍存在整体观念淡化、中医思维能力弱化、个性化特点不突出的现象。”

  人才评价体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指挥棒,这对于中医这一专才的培养来说十分重要。李灿东强调,应该改变套用现代医学方法评价中医人才的现状,尽快建立适应于中医人才特点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包括生源、师资、临床基地等,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建构分层、分类的科学评价体系。

  李灿东认为,应当构建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师承一直是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虽然现代高等教育使中医药人才培养实现了规模化,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显单一,不利于中医这一专才的培养和中医学术传承。”他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院校教育和传统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优势,积极探索中医专才培养模式。例如,除了一般中医通才培养之外,还应进行分类指导,为一些专才提供个性化的准入门槛和培养模式等。

  吃上安全有效的中药

  《中医药法》第三十条指出,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在申请经典名方生产批准文号时,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这就是俗称的免临床试验。”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兰青山说。

  “经典名方研发机遇的到来,激发了中药企业空前的热情。”兰青山说,今后一段时间,中药企业的研发工作主要围绕经典名方来展开。目前,全国有2000余家中成药企业,1200多家饮片企业,还有6家配方颗粒企业。4月18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公布了100个古代经典名方后,给具备良好研发基础、富有激情和担当的企业一个机会,助力中医药企业闯出一条新路。

  在众多的经典名方中如何选优?几个月前,兰青山采取了多因素权重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估,按照市场份额、处方组成药味、是否含毒性药味、处方中药味是否具有国家药品标准,首批遴选了20首经典名方,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展开深度合作。

  下一步,兰青山计划,继续推进经典名方的新药转化,集合高品质药材、规范化炮制、一致性的质量品质评价技术,严控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稳定地生产出高品质的中药产品。

  让老百姓吃上安心有效的中药,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想着另一件事。她希望,尽快把医疗机构配制的中药制剂还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省市尽快纳入,简化医疗机构制剂及传统中药制剂调剂备案程序,加速推进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备案制管理。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