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共享医疗应让实体医院“唱主角”

2017-10-31 11:09   来源:中国商报

  据媒体报道,一种全新的医疗资源共享模式近日在杭州诞生。除了杭州外,其他城市的共享医疗模式也在不断试水,广州的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催生了一个共享医生平台,可容纳2000名医生入驻;腾讯企鹅医院宣布正式开业,并已在北京、成都、深圳落地,未来自助化的检验、检测项目将像共享单车一样放在用户快速触碰到的地方。

  共享模式可以均衡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源的可及性,这一优点刚好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问题,假如医疗资源也能像其他资源一样实现共享,势必会对医疗系统形成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看病难和看病贵有望得到大幅缓解。

  但医疗与其他行业不同,照搬共享模式到医疗领域未必能够获得同样的成功。因为通过共享医疗设备获得健康数据,只是完成了最基本的服务,此后还要对数据进行解读,而解读数据离不开医生,且检查与治疗一脉相承,单个检查结果要放在一系列综合指标下分析才有意义,共享一类或几类单独的设备,其作用很有限。

  此外,诊疗只能发生在医疗机构里,医疗资源也似乎只能在医疗机构内共享,难以像共享单车一样随处设点摆放。更重要的是,当前医疗机构的设备已达到饱和甚至是过度购置状态,若额外投放更多医疗设备用于共享,会造成新的闲置与浪费。

  相反,假如实体医院能够积极参与,共享医疗的前景将会变得十分光明。仅检查结果互认一项,就会节约大量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若医疗检查设备进一步实现共享,建成一个检验检查中心供医疗机构共同使用,甚至连手术室等场所也由几家医院共享共用,医疗资源就会得到充分利用,看病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然而,当前在探索共享医疗时,远离实体医院成为了普遍现象,这或许并非新业态不愿与传统联手,而是实体医院因观念局限和利益羁绊,普遍不愿意加入到共享模式中。

  缺乏实体医院参与的共享医疗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对化解看病难的帮助很有限,自助检查一些简单的健康指标也许还行,但无法涉及到复杂的诊疗过程。因此,共享医疗不是脱离实体另起炉灶谈共享,而是要以实体医院为主设计出一个实体医院愿意广泛参与的共享模式来。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