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医院评审要与时俱进

2017-09-27 10:31   来源:健康报

  4年一次的医院等级评审就像“大考”,因其重要性和与医院利益的切实相关性,一举一动始终牵动行业目光。不论对医院评审本身有多少争议和探讨,都不能否定这一外部评价对医院内部提升的促进意义。评审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与时俱进。

  从政府监管的维度,医院评审就像一把标尺,量出医疗机构对管理体系各项标准的符合程度。在我国,政府是医院的办医主体和投入主体,评价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达到什么水平,需要实实在在的标准;财政资金投入换回了怎样的回报,也需要一个抓手。

  从医院发展的维度,医院要想通过评审,首先需要达到“国标”对医院规模、结构、管理等的一揽子要求,吃透直至达到标准的过程,也是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和进一步强化管理的过程。当然从另一方面,更高的医院等级意味着更高的收费标准、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更大的平台和声誉,这也是医院争取和重视评审的现实动力。

  从公众维度,评审用国家标准大体描述一家医院的能力和水平,及其在全国和区域内的位置,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权威的医院评价,为老百姓就医提供了参考,也为分级有序就诊奠定了基础。

  当然,医院评审制度本身的必要性,并不能掩盖实施过程的不完美。多年来,针对医院评审催生“应试效应”、强化等级观念、助长形式主义等质疑声始终不断。作为在我国探寻摸索了近30年的“老制度”,医院评审亟须在新时代迸发新活力。

  上一版医院评审标准发布至今已有6年时间。近些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新兴学科和技术的革新进步、互联网和信息化带来的变化等,都让医院发展呈现新面貌,也对医院监管提出新要求。这就需要对医院评审的内容和标准及时调整,让监管水平跟上时代步伐。其次,政府“放管服”职能转变的需要和强化行业组织功能的要求,为第三方医院评审提供了土壤。社会和行业亟须转变观念,为第三方评审争取更多社会认同,尤其是医保部门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医疗机构应尽快建立自主、自律和自我评价的意识,将迎评时的“战时状态”自觉转化为日常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外部管理的短期效应,评审才能回归其本质作用。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