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医院评价的“民间探索”

2017-09-25 14:02   来源:健康报

  医院评价的“民间探索”在悄然进行。以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为代表的境外评审机构,近年来在我国备受追捧。此外,借鉴国外经验发展第三方医院评审评价机构,已成为主流认识,与此相关的探索逐渐起步。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对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和引入第三方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洋评审热的冷思考

  从2000年ISO9000系列认证进入我国开始,境外有关评价认证机构对我国开始了“评价输出”。多年来,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评审主体在我国开展实践,并呈愈演愈烈之势。JCI亚太区总监尹约翰介绍,我国已有80家医院通过了该组织的评价认证,而2010年的这一数字是10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5年3月启动国际医疗部JCI认证,历时22个月筹备获得JCI金章。湘雅医院评价办主任张洁告诉记者,这几年除了参加国家组织的评审,该院主动申请参加的国内外“民间认证”多达10余种。

  以JCI认证为例,仅认证费就要20余万美金,这还不算医院为达“洋标准”而进行的各种布局修改和添置的各种仪器设备。有的医院选择的“洋标准”实现起来太过困难,咬牙拿到证书后就不了了之;有的医院选择多套评价体系,不同标准要求不同,重复迎评增加工作量,让医务人员怨声载道。

  医院如此折腾,是贪慕虚名和“赚噱头”吗?“一方面,医院迫切想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JCI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应该结合我国环境将其本土化。”张洁表示,国家主管部门的评审,比如等级医院评审,侧重医院系统管理和整体发展。JCI认证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就医流程为主线,不断追求精益和细节的改进,两者相结合不失为提升医院质量、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好方法。“JCI认证须每3年进行一次复审,保障质量持续改进,如果只是贪图虚名,没有把工作做实,复审将会更加艰辛。”

  一位多年负责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医院通过评价手段主动寻求自我提升是进步的表现,但引入许多持有不同标准的机构来评价医院,尤其是众多外国机构、拿着外国标准来深入评价国内医院,合理性值得商榷。“所有的评价体系都有自身价值观,尤其是对于像医疗这种公共事业类的评价,涉及庞大的与基本生命权有关的个人信息,相信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也不应完全敞开。”

  我国第三方评价刚起步

  第三方评估有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社会公信力,在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独立第三方评审早已成为医院绩效考核的主要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丰富的经验。我国于2008年才开始相关探索尝试,但至今仍未形成体系,也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2008年8月,国内首家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海南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中心成立。该中心是海南省医院协会下属机构,不设行政级别,不设编制,评鉴中心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是委托关系。遗憾的是,2011年新一轮医院评审中,海南医院评鉴中心没有继续发挥原先的作用。“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该模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的权力。”清华大学医学管理研究院中外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刘庭芳说。

  海南之后,上海、云南、浙江、吉林等地陆续出现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其中,云南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实体:该机构已经开始更多关注评价人员对评价标准掌握的同质性,有了明确的收费标准。云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医院协会会长杜克琳介绍,云南的模式是由项目医院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并在验收时向卫生计生委提交第三方评价报告、验收书面申请和自评报告。

  “如今,第三方医院评价的概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我国医院独立第三方评价进入起步阶段,但需要解决和完善的点还有很多。”刘庭芳说,比如,一些第三方机构的资质无人确定,评审员水平参差不齐,收费没有统一标准。应建立国家层面的监管平台,制定机构及人员准入标准,统一收费标准。

  评价主体不是非此即彼

  有专家指出,美国等许多西方国家独立、非营利的医疗机构评审主体,是经过数十年发展后逐步得到社会认可的。由于培育出这样的机构需要较长时间,及受所在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许多国家在建立医疗机构评审制度时,往往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如何正确调度好外审与内评两者的连接、联动与统合,政府和业界应共同努力,出台更加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国家标准。”一位多年负责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说。

  刘庭芳提出,我国应构建医疗卫生机构第三方评价“1+3模式”,包括“1个”新型的全国性医院评审机构及人员的认证与准入平台,再分“3个阶段”进行职能转变,以渐进方式,最终培育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方医疗机构评审体系。第一阶段,应由国家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委托具备条件的学协会开展第三方评价。由于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迅速,管理和评价处于初级阶段,问题较多,卫生计生主管部门可委托相关机构对其进行评价,将此作为先行试验区。第二阶段,原则上仍由政府卫生计生主管部门主导,大力扩展委托面、培育第三方评价组织,并积累经验。当形成覆盖全国的第三方医院评价网络时进入第三阶段,即由政府主导医院评审,变为由获得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层面对第三方评价组织认证与监督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进行监督与治理。

  “现阶段权威性较强的第三方组织不多,大范围开展第三方评价还不现实,医院评审一定要由政府主导。”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刘登湘建议。

  “这些年浙江的探索证明,第三方评价的行业认可度还是高的。医院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专业性、权威性还需要政府推动,同时培育多元化的医院评审评价主体,不同主体发挥不同作用,彼此补充。毕竟医院评价不是非此即彼的概念。”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俞乐新说。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