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科研评价机制急需亡羊补牢

2017-07-14 09:59   来源:健康报

  日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以“造假”等为由撤销已发表的107篇研究论文,论文来自中国的500多名医生,学界哗然,更引起了医界地震。此前,2015年和2016年,施普林格已有两次针对中国学者的撤稿。撤稿事件频发,医学界的学术诚信备受质疑,其背后隐藏的科研和人才评价体系、机制的深层次问题,也再度引发热议和思考。

  学术评价弊端的集中反映

  “这次大规模撤稿事件,与长期功利化的学术风气和过度量化的考核体系有关。”南京医科大学病理系主任苏东明说,目前我国科研成果与临床医生的职称晋升、个人待遇、行政职务、评奖评优、学术资助和头衔等过度挂钩。为了晋升提职,部分医生急功近利,甚至铤而走险。

  针对既往科技评价中的种种弊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从事不同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实行分类评价。对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实行同行评价,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对公益性研究强化国家目标和社会责任评价。2013年年底至2014年10月,教育部连续印发3份关于高校科技评价改革文件,明确提出高校科技评价要实行分类评价。

  尽管国家层面已针对症结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在现实操作层面,仍没有明显改善。采访中,多位医生和专家都吐露了相同的问题:目前在医学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的现象依旧十分普遍,大部分医疗机构的评价方法简单粗暴,注重论文、课题、杂志影响因子、引用数等量化指标,轻质量、轻专利、轻转化等实际成果,导致我国虽是论文大户,但高水平文章偏少,尤其在成果转化方面更是力不从心,很多成果只是纸上文章,难以惠及民生。

  “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在医生这个群体上。”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孙学军教授直言,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大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也指出:“现在更关注论文发表数量、是否高分期刊,但对论文是否被引用、被谁引用缺少足够关注,导致部分人员为发论文而发论文,出现一些毫无意义的零引用文章。”

  网络买卖论文已成产业

  “现有考核体系缺乏对临床医生临床服务数量、质量等指标的考核。过度关注所谓的影响因子,反而忽略了这篇论文是否解决了某一领域的共性问题,是否提出了新的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孙学军说,在有些地方,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有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更有人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在一些医学院校的角落里,张贴着代替“收集数据”小广告。一位不愿具名的医院管理者告诉记者,有人会把自己的课题“外包”给一些医学生,还有人会在研究过程中按照目标结果有选择性地收集数据、“攒样本”。

  记者了解到,第三方在网络上买卖论文已成产业,且价格不菲。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披露的学术不端典型案例中,湖南某大学唐静波2015年发表的论文就是在网络上“买”来的。唐静波在网上联系到一家第三方中介公司,并签署论文买卖合同,由该中介公司为其寻找“枪手”和稿件。期间,唐应中介公司要求为所购买论文擅自提供了其他作者姓名和基金项目批准号,并收到“枪手”注册的通讯作者邮箱和密码,向中介公司先后付费6.3万元。论文发表后,期刊编辑部就收到了该论文涉嫌剽窃的举报。经多方查证,“枪手”为在辽宁某研究所工作的矫某,矫某称因生活困顿,便将其博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整理成论文准备贩卖,恰网上有人询问,就在中介公司安排下,在论文被期刊接受后以3.3万元卖给中介公司。

  对学术不端不能纵容

  “此次论文集中撤稿事件虽是个别案例,但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尊严,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和力度还需进一步改进。”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介绍,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组织涉事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从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两条线,实事求是对论文质量、论文署名情况、撰写发表过程、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情况、论文使用情况等开展彻查,基本查清了撤稿论文的情况。同时,各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相关科研项目、基金等予以暂停。

  “如果能借此机会,对科研机构和人员加强科研诚信教育,调整不恰当的科研评价机制,很可能起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出版伦理委员会中国地区理事、《柳叶刀》亚洲区执行主编王辉说,“对于《柳叶刀》杂志而言,中国投稿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已高居世界第三。在如此庞大的分母情况下,即使是比例很小,科研诚信出问题的绝对数目也会不小。今天中国出现了很多科研诚信方面的考问,也许正是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研究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教训和经验。”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是零容忍,只要出现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的学术生命就终结了。但中国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罚不责众的现象明显。”孙学军直言,中国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