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脚踏实地推进家医签约

2017-05-24 09:34   来源:健康报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作为一个新事物,梳理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将要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有助于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也有助于确保制度的生命力。

  随着医改深化,尤其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群体增多,原有医疗模式在应对由此带来的医疗需求井喷时倍感吃力,亟待寻求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在满足居民健康需求的同时,释放医疗服务体系面临的压力,特别是给分级诊疗提供可行的运转支撑点。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由此应运而生。与欧美国家家庭医生、全科医生制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相比,我国的家庭医生制度是在我国国情基础上,借鉴欧美经验的同时,探索的一条具有中国特点的路径。

  这种特点首先体现在签约对象首先覆盖老年人、慢病群体等重点人群,而后向普通人群拓展;其次表现为家庭医生延续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强调医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再次就是制度的广覆盖,居民可以免费或者支付较少的费用即可实现签约。

  通过签约,这项制度力求完成基层人才队伍质量的提升,培养出一批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同时引入法治的契约理念并通过更贴近居民的方式,推动分级诊疗,从而对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更合理的分工。

  不过,真正的改革难免会遭遇矛盾和问题。在制度推行过程中,有关人才培养、队伍组建、分配机制、服务内容等操作层面的问题也一一浮现出来。比如,有的地方因为公众对这项制度的认识度、知晓度都较低,由此导致签约推广困难;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签约后居民对签约服务利用率偏低、家庭医生团队没有如协议书内容兑现服务等问题。

  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既关系老百姓从家庭医生制度中的受益,更是这项制度能够立足的关键。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有历史的责任感,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以问题为导向,持之以恒加以推进。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