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薪酬改革最后一公里仍需探索

2017-02-14 11:28   来源:健康报

  日前,4部门联手出台的一份指导意见,为一直备受关注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定了调: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根据这份指导意见,公立医院被允许冲破事业单位薪酬总额的“天花板”,医疗服务收入节余被允许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辛勤付出的医务人员可望获得体面而有尊严的收入。

  一直以来,受制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约束,公立医院薪酬制度设计难以体现医疗行业特点,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了“画饼”,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如今,这份振奋人心的顶层设计,让优待医生的梦想即将照进现实。然而,要顺利将薪酬制度改革的“设计图”转化为“施工图”,还需要先行先试者们集思广益、大胆实践,探明改革路径的最后一公里。

  应当说,和其他各项改革相比,薪酬制度改革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部门在决策时也始终较为谨慎。这项改革不仅和广大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同时又具备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因此需要经过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行。此外,由于我国各地区医疗服务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医学专业人才的城乡、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实施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条件参差不齐,因此,对于医务人员的薪酬“蛋糕”能做多大、如何分割,不宜做出“一刀切”的限定,而是要鼓励不同区域的试点城市大胆而审慎地加以探索,既要依照顶层的谋篇布局来细化改革措施,也要因地制宜地拿出本土化的改革方案,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未来的薪酬制度改革将使医务人员,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薪酬水平稳步提升,但这并不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增量改革,而是要“腾笼换鸟”,改变收入结构和激励方式,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更好体现,能够心无旁骛地将患者最大利益当作唯一驱动力,重建医患间至关重要的互信关系。因此,薪酬制度改革要想打破僵局,就必须敢于触碰难点,并在保证医务人员得到合理薪酬的同时,更加理直气壮地加强对医院和医生行为的监管。

  可以预见,在获得了价值肯定和正向激励之后,会有更多优质人才走进医生队伍,医生群体也将不再会被“小利”诱惑而降低道德底线,甚至触碰法律红线,医疗行业自律的力量也会更加凸显,医患双赢的结果终将出现。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