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县域医共体值得搞

2017-01-04 13:41   来源:健康报

  近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宣布,2017年将扩大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范围,由现在的40个县增加到65个县。县域医共体就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牵手县域内若干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目的是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安徽省一些试点县的县域就诊率已经超过90%,一些地方还实现了医共体内人员的互相流动、收入的互相拉近、技术的同质化管理等好现象。

  从安徽省的实践来看,组建县域医共体,关键在于改革支付方式,使各成员之间有了共同的利益关系。改革后医保金在预留10%风险金后,按服务人口全部下拨到医共体,超支原则上不补,结余全部留用。这样,年初县域居民的医保金就实际已经装进医共体核心医院(一般为县医院)的口袋里了,上转患者都要从这个口袋里掏钱,转一名患者就要少一笔收入,这大大激发了县级医院将患者留在县域内的动力,实现了从“要我留下患者”到“我想留下患者”的转变。

  传统工作方法讲究“抓中间带两头”。县级医院就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中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一块,数量庞大,既具有城市医院规模较大、分科设立、设备齐全、人员素质较高等特点,又直接面向基层,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龙头。抓好县级医院的建设,特别是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用县域医共体来承接城市医院各项新技术的下移,帮扶乡村和街道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调整医保的支付机制,从而让患者更多地踏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大门。

  “抓中间带两头”,要有“抓”的样子,在政府的卫生规划、资源布局、项目安排一类的宏观调控上应该有动作,在人员培养、设备添置、环境建设等微观方面也应该有考虑;不仅是县级政府要“抓”,中央和省市级政府也要“抓”,千万不要以“分级财政、分级建设”来搪塞“强基层”的医改目标。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