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无效医疗不能再不公开

2016-10-25 10:54   来源:每日商报

  生病了怎么办?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去医院,看医生,吃药,打针,做手术,是不二的选择。如果一个人生病了,却不去医院,大家八成会觉得这个人脑子有问题。

  不过,如果有个人突然告诉你:很多药不是该吃的,却在吃;很多治疗是不需要的,却在做;很多手术会使病人更痛苦,却挥之不去。并且,说这话的不是外行人,而是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协和医院肝胆外科著名医生黄洁夫,不知作为病人的你,会作何感想。

  其实,在医疗界一直承认医源性损伤的客观存在——它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医者主观上无过错或过失,但客观上却因治疗对病人产生伤害,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损伤。药物的毒副作用、手术的巨大风险都属其中,但这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头雾水。

  德国医生尤格·布来克曾写过一本名为《无效的医疗》的书。该书透露,美国40%的医疗是无效的。很多国内医生认为,我国无效医疗比美国更加触目惊心。书中披露,70%的胆囊结石手术是不必要的,施行“心脏支架手术”后康复率不抵坚持锻炼身体,风靡一时的“心脏激光手术”昂贵而毫无作用,“椎间盘切除术”因高达四成会失败而被100%的外科医生拒绝,癌症的最大劲敌是人的自身免疫系统,35%的关节炎患者会自动康复……在你正瞠目结舌的时候,很多医疗界人士却强烈反对人们看这本书,他们担心书的内容“严重误导”,让患者对医生失去更多信任,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但实际上,医患关系紧张恰恰因为医生与患者之间扭曲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医疗服务,让患者觉得在经济上、治疗上一直被医院和医生牵着鼻子走,一旦出现一点差池,就会把责任全部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

  这种新仇旧恨一起上地对待医生,对医生来说显然不公平。但如果让普通患者有更多知情权,在那些有可能无效医疗甚至负面医疗面前有自主选择权,或许对医患关系也是一种缓解。全世界每年发表的200万篇医学论文,有70%反映的是现代医疗的负面和弊端。这些医疗界的“雷区”,不应藏着掖着,而早就应该向世界坦白,从而让“近视激光手术”这样的害人医疗可以少害一些人。

  如果让普通患者有更多知情权,在那些有可能无效医疗甚至负面医疗面前有自主选择权,或许对医患关系也是一种缓解。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