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热点评论
让急救“一路绿灯”,亟待打通哪些梗阻?

2015-12-04 11:16   来源:

  机尝机组、急救等环节衔接不畅,直接削弱了院前急救的效率。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制度建设也相对成熟的北京尚且如此,人们不得不担心:若换成各种条件不如北京的中小城市,这一事件又会有怎样的结局?最明智的办法,是各地认真检讨并健全急救网络。

  “急救门”事件持续发酵——11月9日,张先生从辽宁沈阳搭乘南航班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途中突发急玻从落地舱门迟迟未开,到经历就医周折,辗转于首都机场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最终被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张先生经历了煎熬的15个小时。而整个事件在持续发酵,旅客旅途突发疾病,救治如何顺畅无阻,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2月3日有媒体在讨论:如何让公共急救不为“生计”而“算计”。

  在现实中,乘客在旅途中突发急症的情况并不鲜见。随着出游人数的快速增长,预计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会更高。如何让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考验着各地急救体系的运行。

  先说“谁来抬”。对于客运从业者来说,这本不是多大的难题,其“工具箱”里都有应对乘客人身意外的方案,关键是明确责任,确保看上去周密的急救环节,真正成为危急时刻乘客生命的保护桑有一点值得注意,旅客自购买飞机、火车和客运车票之时起,就与承运单位构成合同关系,承运人负有将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的义务。这次“急救门”事件虽然飞机已落地,但合同义务尚未终止,空乘人员的安全送达义务尚未结束,因此才有南航方面事后的道歉。

  再说“去哪治”。这次事件急救效率大打折扣,就涉及“去哪治”环节——救护车无法进入机场,能进入机场的专用救护车又无法进入市内,想要去的医院挂不上号……机尝机组、急救等环节衔接不畅,直接削弱了院前急救的效率。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制度建设也相对成熟的北京尚且如此,人们不得不担心:若换成各种条件不如北京的中小城市,这一事件又会有怎样的结局?最明智的办法,是各地认真检讨并健全急救网络。

  在我国,一些城市虽然建立了覆盖整个区域的急救网络,但更多地区,尤其是区县农村地区社会急救医疗力量覆盖不够。部分急救点因人员、经费等原因夜间未能开设,影响急救成功率。资源配置也不到位,基础设施滞后,长期投入不足。不少地方配备的救护车不达标,急救队伍也不稳定。

  再加上急救车频频遇堵、虚假呼救浪费急救资源、非法救护车缺乏监管、体系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这些问题发展到最后都会在社会运行中印证 “墨菲定律”,最终发生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悲剧事件。作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应急医学救援是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急救服务如果不能有效提供,往往会演变成公共事件。

  能让急救一路绿灯,靠的不是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更依赖各个部门通力协作,保障整个体系的顺畅高效运行。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应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和资源保障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例如在我国香港地区,救护人员有专门的职业发展通道,对于其素质和技能的要求也是和医生不同的。由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有专门的法律支撑,才能更好地保证公众的生命安全。

  建设高水平的急救体系,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政府理应成为第一责任人,统筹规划社会急救体系建设,建立社会急救长效投入机制,使社会急救与城市经济发展同步。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