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国外经验
借鉴美国经验助力中国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

2017-12-08 10:34   来源:金融时报

  在“互联网+健康医疗”方面,尤其是健康医疗大数据方面,美国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也迅速普及。与本报记者连线的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念东表示,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市场空间广阔、市场潜力无限,借鉴美国“互联网+健康医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可以推动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迅速发展。

  据谭念东介绍,美国的医疗系统正在发生巨大变革,其服务系统越来越由大数据驱动。目前,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群体规模巨大,还有潜在高危人群将来可能罹患这些疾病,开发简单、有效、协调性强的慢性疾病管理计划已经迫在眉睫。从消费行业科技巨头到大数据分析公司,再到电子健康记录(EHR)厂商,都在寻求无缝跟踪和整合大数据到电子健康记录的模式,以期让患者掌控自己的健康和生活,不再生病去医院。

  然而,许多医疗相关的物联网技术企业仍然不能实现期望目标。供应商仍然处在努力开拓收集、汇总和分析大数据的初级阶段。患者不仅缺乏如何管理疾病的知识,还要面对互联网应用和时间耗费的问题。这需要供应商、开发商、消费者和数据专家各方共同努力,使慢性病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并充分利用电子病历和物联网技术,以达到最佳效果。

  谭念东表示,为此,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工作。医疗保健利益相关者对电子病历的作用持不同态度。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电子病历的发展,人们才能够同时查阅大量的病历,并同时大规模管理患病人群。美国疾控预防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表明,美国患有代谢疾病的人群比例高达36%,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确诊和管理。最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和电子病历的数据,确证了一批Ⅱ型糖尿病患者,而此前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疾病。有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预筛选工具,从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库提取信息并生成风险分层,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准确率比传统方法高2.5个百分点。甚至有新方法通过疾病编码来预测一个人患糖尿病的概率,并检查一些新的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

  二是让慢性病管理更具“黏性”。慢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治疗方案,但是通常人们并不能严格遵守治疗方案。埃森哲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普遍表示,与医疗机构之间沟通和协调不畅常使他们有挫折感。患者希望能在疾病全面爆发之前,提前得到预警,以便他们能够及时获得相关资源或制定治疗方案来管理疾病。许多人转向了网络资源,通过智能穿戴设备所带的应用程序,在这些虚拟软件的帮助下安排饮食和锻炼。但由于这些工具可能存在操作难度大、隐匿费用、费时费力等问题,他们无法持续地使用以实现疾病的管理,他们仍依赖医疗机构,甚至有的患者会慢慢放弃应用程序。 一些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想尽各种办法吸引使用者,增加患者对工具的“黏性”。

  三是让医疗人员获得合理的报酬。这些数据整合工作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可能是有益的,但是对于医疗人员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即医疗人员花在整合病人诸如血压波动和研究心跳速率变化图表上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得到承认与支付。如果医疗人员没有获得合理的支付,那么他们也会缺乏数据整合的动力。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