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国家医改
多领域务实合作渐入佳境

2017-06-13 10:00   来源:健康报

  自2015年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召开以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在医药卫生多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持续造福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亿万民众。

  擦亮中医药的金字招牌

  “现在是第二个疗程,效果很让我惊讶。我现在走得很直,背不弯了。希望中国医院能帮我治好,我就不用做手术了。”前不久,患者多斯达乐雅罗斯拉夫经西医医生推荐,到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郊外的中捷中医中心尝试针灸治疗。他此前因为脊柱弯曲饱受后背疼痛之苦,先后在当地几家医院治疗多次都没有痊愈。

  2015年6月,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卫生合作项目——中捷中医中心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期间正式揭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出席揭牌仪式时指出,该中医中心将成为两国卫生合作的新起点,希望对推动东西方医学融合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也肯定了中国—捷克中医中心的合作模式,并希望将该中心建成世卫组织传统医学中心。

  中捷中医中心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大学医院合作建设。中心首位开诊的曙光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王波当年9月正式接诊仅两个月后,患者预约便已排至次年7月。王波说,中医药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捷克工作期间,充分感受到中医药在海外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3年间,中医药的疗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捷克患者。中心现在每天平均接诊近30名患者。每周四下午,患者还会跟中心医生学习八段锦、太极站桩、易筋经等中医导引方法。

  中国传统医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交流往来的使者。自17世纪针灸传入欧洲以来,中国传统医学便逐步与欧洲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不断相互碰撞、交融。近年来,中东欧国家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兴趣逐渐增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合作意向。如苏州中医院在罗马尼亚图尔恰市的中医中心建成以来,深受欢迎;中捷中医中心也正致力于建成集科研、教学、诊疗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中心。

  部分国家还探索通过法律手段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卫生体系之中。捷克正积极推动中医药纳入国家医保范围,匈牙利已通过立法明确中医药地位,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正深入普及中医药相关服务和产品。

  合作机制发挥实效

  今年4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外方成员首次组团来华,在北京、上海、济南、扬州、南京等地医院进行了实地参观和面对面交流。目前,该联盟正式成员单位达94家,其中中方成员66家;中东欧国家成员28家,分别来自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阿尔巴尼亚、波兰等6个中东欧国家。此外还有9家观察员单位。

  在2016年6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联盟宣告成立,这也是该论坛期间建立的三大合作机制之一。建立之初,联盟成员单位共有51家,其中中方成员34家,中东欧方成员17家。联盟成立不到1年,成员已经增加了近1倍。

  “联盟的成立为各方医疗机构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联盟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薛晓林说,联盟成立以来,在开展交流互访、举行学术活动、推动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联盟已明确,今年将搭建心脏、神经、肿瘤、儿科、中医、肝胆胰、医院管理7个专科合作平台,进一步拓展双方在质量评估、技术创新、学术交流、医疗旅游、联合研究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中国—中东欧国家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是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产出的又一重要合作机制。该机制有力促进了中国疾控中心与中东欧国家级公共卫生对口机构的未来合作。论坛上,中国疾控中心与立陶宛传染病与艾滋病研究中心签署了机构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重点加强高致病性传染病(如埃博拉、寨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禽流感等)防控,传染病监测、研究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技术支持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在上述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信息交流,以及经验、知识和技术共享。

  “传染病防控无国界。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各国常常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暴发。”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在此形势下,全面加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对本国和本地区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在本月即将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上,中国疾控中心将协助主办方匈牙利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国家级公共卫生机构网络,制订网络成员间的定期信息沟通和合作研究与培训计划,聚焦新发传染病防控、抗生素耐药、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等热点问题,共同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

  为产业合作推开一扇窗

  当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往来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医药健康产业也是如此。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中东欧双边医药贸易总额为7.7亿美元,至2015年增长到15.2亿美元,5年间增长近两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实施,中国健康产业进入中东欧市场面临重大机遇。

  卫生合作要做扎实,做出特色和亮点,关键还在产业合作。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同期举办的中国医药产业展上,中国研发的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就引起各国代表的浓厚兴趣。有中方参会企业代表表示:“产业展为中国医药产品走向中东欧打开了一扇窗。”

  会场外,产业界的交流互动也在持续深入开展。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会后,中东欧代表应邀到上海参加了第十六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中国—中东欧企业B2B对接会,并赴医疗器械企业实地考察。通过文化、政策、市场、信息、产业、技术等全方位交流,增进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相互了解,沟通了需求,尤其展示了我国医药及医疗产业的整体优势和发展现状。很多中东欧代表纷纷表示,中国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超乎他们的想象,更有40多家的中国、中东欧企业进行了现场对接。

  除了传统贸易往来,中国—中东欧医药卫生合作有更多的领域亟待开拓。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合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需求为导向,积极配合中国健康产业“走出去”,促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的产业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并实现互惠共赢。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