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各地实践
改革进行时:深圳医改的连锁效应

2017-12-11 10:56   来源:环球杂志

  如果将深圳的疾控系统置于其“医改”的大形势下来看,绝大多数问题可能都将集中指向如何加强疾控内涵建设和突出服务健康能力建设等方面。 

  2017年,深圳“医改”凭借扎实的改革成效,获得了来自各方的赞誉。不过,“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深圳“医改”不仅没有在赞誉声中停下脚步,反而将目标定得更加长远、深入和细致。

  “当前深圳‘医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给我们疾控系统提出了新形式下的改进需求。”深圳市疾控中心主任夏俊杰告诉记者:“对于疾控系统来说,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依托‘医改’打造的社区健康平台,能够使疾病控制工作下沉到基层,更加贴近群众。”

  复盘深圳“医改”

  通观当前深圳“医改”所取得的成绩,不难从中发现一些最能够代表其改革核心的亮点。据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介绍,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在系统优化方面,将罗湖区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和23家社康中心,组建为统一法人的罗湖医院集团,按照“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原则,成立医学检验等六个资源共享中心和人力资源等六个管理中心。

  在服务协同方面,将医联体建设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机融合,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通医疗资源下沉的通道,为居民提供包括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后康复在内的全程医疗健康服务。

  在机制创新方面,以医院集团打包整体支付为纽带,建立“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机制,推动集团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药费用。

  在激励引导方面,将居民健康状况等内容作为主要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与财政补助、集团领导班子年薪挂钩;实施基层全科医生享受公立医院在编人员同等待遇措施,将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集团医务人员职称、职务晋升的条件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励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分级诊疗。

  “可以说,正是通过上述这些改革措施,深圳在‘医改’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李创表示,“从而推进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医改”下的罗湖医院集团,通过努力扩大社区诊疗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构成了覆盖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的医疗“健康共同体”,由此带来的连锁效应,也在更广泛的健康领域内产生了改革的倒逼功效。其中,疾控系统所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最具代表性。

  深圳“医改”下的疾控转型

  深圳“医改”模式强调的是提前介入到居民的健康管理中,在未得病时、得小病时就帮助居民加强对疾病的控制,从而减轻人民群众以及医疗机构在治疗端的压力,降低社会整体的医疗成本。

  “术业有专攻。在深圳‘医改’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最佳程度实现上述设想,仅仅靠医院一方的努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疾控系统作为专业的预防控制机构必须要对接进来,形成‘大卫生、大健康’的合力。”夏俊杰告诉记者,“这对疾控的使命与责任、疾控面临的发展和机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实上,为了最大程度推进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圳市疾控中心和罗湖医院集团已经开展相关尝试。例如,在现有框架内,主动将区疾控中心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人员编入社康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使其工作职责由原来的收集数据业务为主,变为直接为居民提供健康促进服务,从而使基层工作形成合力。

  “但这种程度的转变其实也只能算是应急之举。”深圳市南山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博告诉记者。要想真正使疾控系统无缝对接到当前的“医改”进程中,就必须在现有的机制上做出突破。例如,如何调动疾控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将双方的任务目标在实际工作层面有机结合,等等。

  据了解,针对这些问题,深圳市疾控中心已经开始着手尝试打破一些障碍,依托社区健康平台,进一步将疾控的力量向社区基层下沉,并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优化基层的健康治理结构。

  不过,在调研中记者也发现,对于疾控系统将要面临的变革,如何加强疾控内涵建设和突出服务健康能力建设等方面,可能是需要首先引起关注的,而这又集中体现在疾控队伍建设和社会健康服务这两方面。

  例如,在疾控队伍建设方面。由于疾控工作是一门“治未病”的工作,因此,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就不同于一般的医学专业,它除了需要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思维、虚心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沟通素质、洋溢的服务热情等等。这就需要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手段,积极搭建平台,“请进来、送出去”,从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角度加大专业技能培训。

  但就拿预防免疫工作来说,现实的情况是,基层免疫工作者一直都缺乏高效的继教、交流平台,对于行业内探索性、有争议的问题把握不准,更无法随时随地向顶级专家“取经问道”。可以说,在这一方面,专家和基层免疫工作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正因如此,中华预防医学会、深圳市疾控中心以及深圳三代人科技有限公司尝试打造了专为预防免疫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继教培训和科普宣传等服务的专业领域平台“听听专家说”,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形式,给予基层免疫工作者权威、专业、丰富的预防接种知识学习库,并提供深度交流培训平台。

  不仅如此,在社会健康服务方面,深圳市鼓励在传统服务内容和手段方式上与时俱进,并衍生出了“小豆苗”这样一个围绕疫苗接种全流程的服务平台,为儿童家长提供包括电子接种证查询、疫苗接种提醒、预约、支付、咨询等科学、智能、个性化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这不仅能够为疾控、医生和家长减轻负担,减少信息不对称,整体提升疫苗接种的服务体验和效率,还能够通过“互联网+预防接种”的新模式,对公共卫生的管理与服务进行再造。

  “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疾控事业朝着全民健康的方向推进,也才能为医改、为民生助力。”夏俊杰表示,“要从单纯性开展防病工作,逐步转变为引导和帮助公众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真正树立起‘治病是手段,防病是重点,健康是目的’的观念,唤醒其‘治未病’的觉悟。”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