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各地实践
安徽医改:探索智慧医疗新模式

2017-08-31 09:29   来源:央视网

  “把医生的时间还给病人。”安徽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这样说道。作为国家医改的“排头兵”,安徽一直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帮扶基层,分级诊疗,积极探索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医疗行业领域的应用,降低就医成本,改善病人的就医体验,努力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红利。

  今年8月,由安徽省立医院和科大讯飞联手打造的安徽省立智慧医院(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中心)揭牌成立,现已与安徽省医学影像云平台、安徽省立医院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完成对接,正式接入省内41家县级医院,未来将服务安徽全省105个县。

  越来越多的智能元素,运用到患者的就医过程中。“请问我头疼该看哪个科?”,“您好,请问您还有以下哪些症状……”在安徽省立医院的大厅里,智能机器人“晓医”引起了大家的围观。听到询问,“晓医”及时作出反馈,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导诊。“建议您挂神经外科。”很快,“晓医”在屏幕上用三维地图指示出了具体科室的位置。当你不知该挂哪个科或是有其他就医疑问时,除了导诊护士,在安徽省立医院,你还可咨询一个叫“晓医”的智能导诊导医机器人。

  据了解,安徽省立医院每天的就诊患者在1万人左右,“晓医”经过持续“学习”53本医学教科书和相关数据,可支持47个科室的医生排班查询,618个地点导航,607个功能地点导航,以及227个地点的上班时间和260个常见问题的询问,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达90%,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节省了时间。接下来,智慧医院将再投放8台"晓医",同时将加快"学习"进度,变得更"智慧"。

  智慧医院少不了智慧药房。在安徽省立医院门诊药房,传统的药架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自动发药设备。只见药剂师轻轻一点鼠标,系统便根据处方自动调配药品,并通过传输系统传递到药师手边。这样,调配一张处方的时间由原先的30秒缩短到8秒,大大提高了配药的效率,并且降低了差错率,让患者取药变得更快捷。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也开始运用到了实践当中。一年来,该系统通过学习68万张肺部CT影像资料,已在省立医院CT室辅助医生诊断了约11000人次的CT影像资料,诊断准确率达94%。如今,该系统不仅可以帮助本院医生更全面更精准的问诊,通过对接省"医学影像云"、省立医院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还可以为41家县级医院提供胸部CT和乳腺钼靶影像的智能辅助诊断及质检服务,减少医生因为技术不足、疲劳造成的误诊、漏诊等问题,让更多的基层医院受益。

  写病历、开药方......这些人工操作在诊疗过程中确实占用了医生不少时间。未来,医生只需要对着麦克风,就能把大量复杂的医学术语方便快捷的通过语音转换成文本,既快又准。住院要花多长时间、做哪些检查、开哪些药,这些患者关心的问题,今后也不再靠医生的“一支笔”决定。随着安徽省首家疾病诊断相关分类系统(DRGs)的投入使用,不同医院、不同学科、不同病种(手术)、不同医生之间的医疗质量与绩效评价实现互联互通,这将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造福百姓。

  智能导诊导医机器人、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门诊语音电子病历、云医声移动医护工作站......在安徽医改中,不仅智能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利益驱动机制的转变,带来的效果也十分明显。2015年安徽开启探索医共体试点工作,过去两年改革探索中,医疗服务可以实现"无缝对接",重点卫生院能够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改变了仅仅靠医保报销比例难以引导群众"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乡"的局面。同时,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开始形成,也促进新农合制度从"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转型。

  从2009年基层医改,到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再到2015年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建设,安徽医改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医改中难啃的"硬骨头",给出了不少极具安徽特色的改革良方,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革只有进行时,相信未来安徽医改会为家门口的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方案。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