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要闻 政策法规 经济数据 功能区域 热点专题 影像北京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聚焦新医改 > 各地实践
新医改实施两月,成效几何?

2017-08-24 11:30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7月,佛山市启动新一轮医改大潮,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成为本次医改新政的关键,新政的总体目标是为市民看病“减负”。

  笔者近日走访禅城区多家医院发现,佛山的医改新政对区域内二级医院的影响较大。例如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下称“高新区医院”),其7月的门诊人数和住院人数均大幅增加,医院的“钱袋子”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由于新政调整了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很多医生来说,劳动价值得以进一步体现。而对于市民来说,药价总体也有下降。

  据高新区医院副院长邓卫国介绍,该医院出现就医患者“爆棚”的现象,一是与新政的影响有关,B超、化验检查等费用下降了,让不少市民不跑大医院,留在家门口看病;二是因为7月份全市均进入疾病的高峰期。“对市民来说药费总体下降,而对医生和医院来说,新政是否能让医院和医生获得持续良性发展,仍需拭目以待。”邓卫国说。

  利润有减少但医院基本能消化

  今年7月以来,高新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工作量是往常的数倍之多。“忙疯了,饭都顾不上吃”,不少医务工作者如此描述整个7月的工作状态。

  “近年来由于医院周围外来人口的减少,医院的本部和下属的社区医疗机构门诊量都一直在下滑,但是近期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大幅增加。”邓卫国说。

  据了解,该院各科室在7月都处于超负荷运作的状态,门诊人数和住院人数双双“爆棚”。其中,门诊量同比增加21%,创下五年来该医院本部门诊人次的最高纪录;住院量同比增加49%,创下该院建院以来住院人次最高纪录。与此同时,该院7月的B超、化验检查人次数分别同比上升12%和27%。

  医改新政取消了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不少药品和检查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导致了部分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部分的账单数字有所“缩水”。

  “B超、CT、化验检查是影响本医院综合运作的三大关键项目。”邓卫国表示,在佛山医改新政实施后,在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高新区医院B超检查人次同比上升12%,收入却减少了1%,化验检查人次同比增加了27%,收入仅增加了16%。

  另据介绍,市民7月在该院住院的平均费用环比下降1%,门诊平均费用环比下降3%,药占比减少2.8%。所谓药占比,是指病人看病的过程中买药的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

  按照最新政策,公立医院因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而减少收入的10%,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财政专项补偿,因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减少的收入自行消化10%。

  “按照7月的情况来看,高新区医院因药品耗材加成取消而减少的利润只占总收入的5%,占比不大。”邓卫国表示。但他同时指出,门诊和住院人次在7月大幅增加的情形并非常态。“如果药品和医药耗材部分减少的利润长期保持在10%以下,医院以目前的能力基本能消化。”他说,目前8月份的门诊量已开始回落,如果接下来门诊量和住院量继续回落,则要想办法维持医院“钱袋子”的收支平衡。

  基层医生医疗服务价值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诊查、护理等费用偏低,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劳动价值也难以体现。医生职业越来越缺乏吸引力,更没有医生愿意扎根基层。

  最新政策明确,提高诊查、护理、床位、手术、中医等反映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和偏离市场价值的服务价格。如此一来,除了破除“以药养医”的弊病外,还提高了医生的阳光收入,让医生的自身劳动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家床服务是禅城区公共医疗服务的“名牌产品”,在市民中的口碑一直很好。家床科医生每天走街串巷,为社区居民送医送药,也成为了市民交口称赞的医疗工作者群体。但家床科医生的诊疗费十年来一直都是17元,难以体现这一岗位的劳动价值。

  祖庙街道陈三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福宜认为,家床科医生比其他科室的医生消耗的体力要大得多,一般每天都要出诊5到6次,在出诊高峰的时候,一天跑到十几个患者家里送医送药是“家常便饭”。

  据了解,一直以来,在禅城区基层医院开展的家庭病床服务收费中,除去药品等费用外,医生每次出诊都可获得17元的固定收费。如今医生每出诊一次,可获得5元的额外收入。“无论是去到医院马路对面的社区,还是从祖庙跑到南庄,以前都是17元的出诊费,现在家床科医生的此项收入提高到22元。”周福宜说。

  另外,家庭病床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采取的是日均定额结算的办法,按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补贴制度的住院标准,社保统筹基金按照每天35元的标准与医院进行结算,符合一些特殊病种的则每天补贴45元,这一标准已维持了10年之久。

  “如果这项费用控制得不好,医院就要自掏腰包,医院的压力下放到科室,科室的压力下放到医生身上。如此算来,服务对象越多,超支的部分也就越多,医生的压力则越大。”周福宜说,如今这项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度从每人每日的35元提高到55元,“人均用在病人上的钱多了,医院的压力也减轻了,医生的压力也相对减轻了。”

  周福宜说,相关额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病床服务需求激增与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

  市民药品花费总体下降

  在7月1日医改新政实施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放宽了,社区医生可开的药品比以前多了,部分药品费用也下降了。

  据媒体报道,医改实施一个月后,佛山全市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减轻,初步达到医改预期目标。数据显示,7月药占比下降4.4%,次均门诊费用为181.9元,次均住院费用为9061元,环比6月分别下降1元和243.5元。

  就单一医院来说,高新区医院的数据显示,市民用在B超、CT、化验检查的费用均有减少,检查费总体下降了10%。市民在该院住院的平均费用,7月环比下降1%,门诊平均费用环比下降3%,药占比(病人看病的过程中买药的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减少2.8%。

  新政实施后,一级医院及社区医疗机构的变化并不大,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放宽了,社区医生可开的药品比以前多了,部分药品费用也下降了。记者了解到,心脏病人要用到的阿莫西林,此前零售价为28元左右,如今零售价为24.9元,社保报销22.45元,市民实际上只需要掏2元多的药费。而用于小儿抗过敏的药品孟鲁斯特等,原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内,现已纳入目录。

  然而,中药并没有被列在此次改革的清单中。今年开始,中药的报销比例比以往有所变化,导致市民要缴纳的中药费用增加。

  不少中医药界人士关注到这一问题,不少人认为这不利于中医药的长远发展。他们希望未来进一步的改革可以调整中药的报销比例。

  ■焦点

  镇街医院与市级医院抱团共享资源

  在大医院的接诊量迅速上升的背景下,目前已有禅城区的医院在链接市级大医院的资源,为争取大医院的资源分流作努力。近日,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以下简称“高新区医院”)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市妇幼”)成立医联体联盟。

  据悉,市妇幼将为高新区医院提供医护人员培训、会诊等支持。市妇幼将安排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医疗技术人员,每周1次到高新区医院进行教学查房,不定期到高新区医院对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乳腺外科及生殖科以业务查房、手术示范、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业务指导。

  如遇特殊疑难、危重以及诊治有困难的病人,高新区医院将根据情况把患者转诊到市妇幼进行深入诊治。在接到会诊申请后,市妇幼将派任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提供会诊服务,对急危重症患者随时会诊,疑难患者在24小时内会诊。

  市妇幼将为高新区医院转诊的病人给予优先安排诊治,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转运高新区医院的急危重病人进行诊治。而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可在征得禅城高新区医院和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病情稳定的安胎孕妇或儿童康复患者转至禅城高新区医院继续诊疗和康复。

  两者合作的关键是,高新区医院可借助市妇幼的技术力量对自身医疗团队进行培训,提升医院口碑和团队竞争力。此外,通过合作,还可达到双向转诊,把大病患者往上级医院输送,把市妇幼的可外溢资源利用起来,实现分级诊疗的最终目的。

  ■特写

  基层医生镜像: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分级诊疗一直是我国医改的其中一个实施目的,让“小病不出社区”,但一直以来不少市民只信赖大医院,有小病小痛都往大医院挤。在佛山新一轮医改的大背景下,取消药品加成为市民“减负”已获得一定成效,但接下来佛山如何继续在分级诊疗上下功夫,值得拭目以待。

  记者近日走进基层社区医疗机构,通过采访基层医生发现,不少社区医疗机构的年门诊量不断增加,而社区医生长期扎根基层,在社区中与居民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并通过发挥自身所长,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阿叔,今日你的血糖不高,这几天都控制得不错啊!”8月22日下午4时许,佛山市禅城区镇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诊室正迎来接诊小高峰,医生李国平用不太标准的粤语与他的“老熟人”陈叔交流,并叮嘱陈叔不要馋嘴,要严格控制饮食。

  镇安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向阳医院的下属机构,在全科诊室数平方米的天地中,李国平日复一日,兢兢业业地进行着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医疗事业。

  李国平2008年从湖北老家来到佛山市禅城区向阳医院工作,1年前被派驻镇安社区卫生服务站。该卫生服务站所处的镇安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因为言语不通,不少本地老村民对于并不“同声同气”的外地人,有着天然的疏远感。刚到镇安卫生服务站时,李国平因不会说粤语,备受冷落,曾经有一位老阿姨已经来到全科诊室门口,听到医生开口讲普通话,转身就走了。

  “因为我是外地人,不会说粤语,刚来到社区的时候,很多患者都不找我看病。”李国平笑着说,刚来到社区工作,常听到本地人称他为“捞仔”。这一经历让他认识到,会讲粤语是社区医生的标配,如此才能与患者拉近距离。此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学习粤语。有意思的是,平时来社区看病的老叔叔老阿姨们,成了他的粤语老师。在向患者们讨教的过程中,医患双方的距离逐渐拉近,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也由此而生。

  过去的这一年,是镇安社区卫生服务站品牌建立的关键年,该卫生服务站本来只有一个全科诊室,一年间新增了中医科、牙科和预防保健科。过去的一年也是李国平建立口碑的关键年,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渐被附近居民认可。

  李国平掌管的全科科室,目前日均接诊量约为70人,流感爆发的季节,科室每天的接诊量可达100多人。谁都不曾料想到,一年前整个镇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并不乐观。“一年前,这里仅有一名医生,一整天的接诊量大约只有三四十人,不少患者都宁愿‘走远路’到其他社区医院看病。”李国平说。

  “来社区医院看病的人以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居多”,这正好是李国平的“拿手”领域,技术过硬、性格随和,李国平在居民心中的口碑越来越好,还收获了一大批“老友记”,“现在我与附近居民都很熟了,有些居民过来开药还特意来科室找我聊聊天。”

  记者采访的间隙,一对母女走进诊室看病,李国平要在小女孩脖子后面贴两片药膏,女孩不停地哭闹,李国平笑着安慰道,“不痛的,贴完药膏,你的背后就多了两个小眼睛。”

  “全科医生除了要关注病人身体上的疾病,还需要兼顾他们的心理健康,沟通至关重要。”他说,医患间好好沟通,相互理解,这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首 页  |  经济要闻   |  政策法规   |  经济数据   |  功能区域   |  热点专题   |  影像北京
京ICP备08003934号-1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 网站声明